重要活动

铜木管交相辉映 众选手和谐参赛

2012/3/22 17:23:41

  ——2006’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管乐独奏比赛侧记   

  作为2006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群众文化主体活动之一,由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组委会主办,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承办,上海音协管乐专业委员会和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共同协办的2006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管乐独奏比赛于5月2日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拉开帷幕,来自企业、学校、部队系统的409名参赛选手经过初复赛的角逐,在30名专家评委认真而又公平、公正地评审下,12名选手荣获本次比赛金奖。其中∶少年组3名,青年组6名,成人组3名。并于5月14日在贺绿汀音乐厅举行了颁奖仪式暨专场音乐会。上海音协主席陆在易,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董金平,香港通利琴行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子文先生,音协管乐专业委员会会长孙铭红教授以及武警上海市总队政治部领导等出席了音乐会,并为获奖选手颁奖。至此历时二个月的管乐独奏比赛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回顾本次比赛,可以包括为5多1少。即∶专业组别多、专家评委多、年轻选手多、陪赛人员多、具体事务多、工作人员少。

  1、专业组别多∶本次比赛共设10大专业(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萨克斯管、小号、圆号、长号、次中音号和大号)三大组别(少年组、青年组、成年组)。每场比赛10个专业同时角逐。

  2、专家评委多∶比赛的成功与否,聘任评委是重要环节;而比赛的公平,公正性的体现更是比赛的重中之重。仅每个专业请三个评委,即需30名专家教授担纲。聘任的评委中既有音乐院校的老一辈管乐专家教授,也有中青年管乐专业的学科带头人,还有各艺术院团的优秀演奏员,所有的规定曲目,均有聘任的评委选定,因此,本届评委的专业水准和人员的选定极具权威性。

  3、年轻选手多∶从报名选手的分布情况来看,18周岁以下的选手378人,占总人数的92.1%;14周岁以下的选手共217人占总人数的53.3%,其中女选手占36.9%,男选手占63.1%。

  4、陪赛人员多∶因14周岁以下的参赛选手共217人,占总人数的53.5%,少不了家长携子带女前来参赛,如按一人陪赛计算,仅少年组即达434人,其中也不乏举家前来者,人数将逾千,这对组织者来说,必须严密组织并周密考虑赛事日程安排。

  5、具体事务多∶一项比赛要圆满成功,前期工作情系一半。从比赛章程、比赛细则、实施报名、比赛曲目选定、打印制谱、发布消息、设立报名点、落实比赛场地、成立比赛办公室、邀请评委、制定评委评分标准和寄发参赛选手通知,获奖证书、奖品的制作,赛场布置,颁奖音乐会的策划,赛绩公榜等等共25项,须逐一落实,并实行责任人制。

  6、工作人员少∶管乐专业委员会班子成员共8人,且都在担任各类教学和演出工作。为本次比赛事宜所召开的各类会议都是利用午休、晚间或双休日进行。而运作周期短又是本次比赛最大的矛盾。从3月1日起报名至5月2日比赛开始才60天时间,所有的组织工作都要在这个时间段内完成,并要给参赛选手有足够的时间来熟悉演奏规定曲目,学会全体工作人员在确保比赛质量的前提下,调动社会力量,将报名点设在通利琴行,并由琴行职员从头至尾参与赛事各项工作实施。事后看来这一决策对比赛的成功举办起到了关键作用。

  尽管困难不少,管乐专业委员会全体成员本着为推动上海管乐事业发展的共识,实行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责任制,凡在会长办公会议上决定的项目,各责任人想方设法出色完成。同时市音协领导也对本项赛事给予了关注和指导。因此,主办方的重视,承办方的指导,协办方的实干,三方的思想统一、认识一致、全面协作是成功举办这次比赛的根本。本次比赛的圆满成功,也体现出管乐专业委员会班子的实干作风工作效率和团队精神。

  今后,音协管乐专业委员会将在市音协和中国管乐学会的领导下,经常性地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研讨和比赛,同时扩展与国内外管乐界的交流往来,积极开展管乐专业面向社会的艺术考级工作,使上海的业余管乐团队建设总体水平“通过活动而普及、通过考级而提高、通过交流促发展、通过沟通更和谐”。   

  (相关链接)独奏比赛数字花絮∶

  参加本次比赛的选手中年龄最小的才9岁。(1996年12月30日出生)

  参加比赛人数最多的乐器是萨克斯管有92名选手参赛,最少的乐器是大管只有7名选手参赛。

  参加比赛人数最多的专业组别是少年组的长笛有55名选手参赛,而成人组的双簧管、次中音号和大号则无人参赛。

  参加比赛14周岁以下的少年组共有217人,而18周岁以上的成人组只有31人参加。

  获金奖殊荣的12名选手中∶少年组3名、青年组6名、成人组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