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笛子演奏家许国屏
眼前这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演员,按照癌症专家的话来说,他是个每天走在死亡边缘的人。但是,除了喝药、就诊严肃对待外,他却常常不顾家人的担忧和反对,依然每天忙碌在浦东、浦西、学校、社区、老人、孩子们身边,凡有笛子乐声传出的地方都是他的人生舞台。这位忘我奉献的笛子演奏家就是许国屏。
2003年经医生验定,许国屏得了最厉害的印戒细胞胃癌。按医生预测他最多活5年。许国屏闻之一度失望之极,后来他在精神上挺了过来,并立誓在战胜病魔之时,抓紧时间,再为社会作贡献,把笛艺广为传播。9岁他随著名笛子演奏家陆春龄学习,1957年考进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至今将近半个世纪。尽管退休,他仍关注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关注对青少年民族音乐的教育。他说:“上世纪70年代我到了一所学校,买了两盒音带给孩子听,一盒是流行歌曲,一盒是民族音乐。一个班级48个学生,40个喜欢流行歌曲,只有6个喜欢民族音乐,还有两个什么音乐都不喜欢。这样下去,我觉得我们的民族音乐要失传了。相反,好多德国的、日本的、美国的青年,来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我们国家的民族乐器。这样下去的话,若干年后,老的艺术家不在了,那么我们要学民族乐器,不是要到国外去学了吗?再有,我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学校去调研,深有感触,有一件事情让我到现在觉得还是比较沉痛的。好多孩子,现在不是学我们民族笛子,而是学日本的雅马哈笛子。雅马哈八孔笛子,在全国很普及。我们现在是多元化文化,孩子学雅马哈笛子我不反对。但是,作为我们中国人,首先应该要弘扬我们的笛子,因此我发明了多功能笛子,参与‘国际竞争’,努力使更多的孩子喜欢我们的民族乐器。”这种笛子具有竖笛、竹笛、梆笛、巴乌、箫、葫芦丝、长笛七种功能,人称“魔笛”。
带着这套获国家发明专利、爱因斯坦新发明、新技术博览会国际金奖的多功能笛,许国屏开始了漫长的音乐长征。他跋山涉水,独自走了20年,行程20万里,从大别山到大草原,从革命老区到贫困山区;他自掏腰包把笛子送到没有音乐的孩子们手中,并教了两万多名音乐教师,让笛声在中华大地上流传。比如在安徽革命老区金寨,他培训了一千多名小笛手和一百多名师范生。有人纳闷著名演奏家为何至今一贫如洗原来他是用别人“走穴”的时间来编写学吹笛子启蒙教材;他发明的多功能笛子不收专利费,是为让更多想吹笛的青少年买得起。传播民族音乐是许国屏心中的舞台,弘扬延续9千年的中华笛文化是他的财富。
1996年许国屏是华山居委会的议事会会长。2003年,街道成立了一个老年协会,他又被居民推荐为老年协会的副会长,以后还当上居委会主任。他说:“作为一个党员,老百姓信任你,那么我应该要站出来。”他不顾爱人为他身体考虑的反对,硬是履任此职,说要把“有生之年,奉献给社会”。他趁机在小区里普及笛子艺术,成立了老妈妈“童心乐队”平均年龄68岁,最老的90岁。经过许国屏精心指导的“童心乐队”,去公园,进社区,下广场,登剧院,到处有他和这个乐队忙碌而热情演出的身影,由于此乐队年高罕有,还被选入大世界吉尼斯记录。许国屏认为自己做的不只是推动,包括笛子在内的民族音乐普及、继承和发展更主要是不忘传统,弘扬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这是非常艰巨的长期的任务,需要坚持不懈的忘我无私的献身精神,需要有强化民族精神的爱国热忱。他正是这样做的。去年中福会专门出版了一本介绍许国屏先进事迹的书——《笛魂》,其中有个叫黄慎的盲童写了一首诗:“生生问,字字泪,问碎了父母的心,父母甚至愿用任何代价换取孩子的光明。但他们无能为力。是许国屏和他的笛子做到了连父母也办不到的事,让笑容又回到了孩子的脸上。”许国屏以温情和希望,不仅医治好了黄慎因失明而产生的心灵创伤,而且教会他吹笛子。他因此考取笛子10级,完全恢复了生活的信心,许国屏还为他写了一首笛子曲《心灵之光》给他吹,彼此成了忘年交,让心中的舞台也构建在黄慎的心里。望着许国屏辛勤忙碌的情景,听着他悠扬优美的笛声,谁能想到他身患重病?谁能想到他身上有多么顽强的毅力?祝愿他能战胜病魔,让心中的舞台奏出长久而令人难忘的乐章!
作者:魏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