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0日,上海音协民管会名誉会长周成龙、彭正元、音协组联室主任李晓、民管会副会长成海华、史莉莉、秘书长俞华康,以及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等10多人在上海音协民管会闵雪生会长的带领下,来到浦东新区曹路镇文化中心,对上海浦东新区曹路镇江南丝竹传承保护发展工作进行了调研。听取了镇文化中心主任邵敏及83岁的老“鸣联国乐社”乐手李伯金和原文化站站长张惠民对曹路镇的文化概况和“鸣联国乐社”历史的介绍。
曹路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孕育和造就了曹路地区一大批璀璨的民间文化遗产。“鸣联国乐社”就是这个地区具有70多年历史的民间业余音乐团体。鸣联国乐社创建于1933年,发展至1945年,“鸣联”已具有相当规模,阵容豪华,琴、笛、笙、箫配备齐全,成为当时老川沙的“南有铁沙,北有鸣联”美称。从20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鸣联”乐手们凭着对民族音乐和乡土文化的自信和喜爱,几十年如一日,背着丝竹乐器,闹元宵、赶庙会、跑客彩,为人们义务演奏,频繁活动在民间村落村民百姓之中。1979年后重新恢复活动,又成为连结曹路地区丝竹爱好者的纽带和平台,成为挖掘、传承、宏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基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1987年被上海市文化局及市民间器乐曲集成编辑部评定,授予“优秀班社”称号。83岁的老“鸣联”乐手李伯金和原文化站站长张惠民,都以十分激动的心情回忆和叙说了当年的“吹拉弹唱,绒球珠彩”之欢乐。“几经沧桑,聚而复兴”之感慨。表示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更要保护和传承好优秀的文化遗产,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育出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会上,名誉会长周成龙、彭正元和秘书长俞华康、常务理事黄晓、李志放、唐永和等先后发言,他们从如何挖掘曹路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开展接地气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如何取得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心、如何进一步加强对江南丝竹的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发展。找到发展江南丝竹的百花齐放和两条腿同时并进的切入点、如何吸引年轻人和学生到江南丝竹的队伍中来,作曲家如何创作出适合学生演奏的新江南丝竹,各地的江南丝竹的流派、特点、风格等问题。展开了畅所欲言的讨论。并根据曹路镇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和发展的具体者重点提出了各自的建设性意见。研讨会效果显著。
闵雪生会长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作了总结性讲话。他说:我们在新春来临之际,召集常务理事和专家一起到曹路镇文化中心开展对曹路江南丝竹传承保护工作的调研,意义深远。看到曹路镇的“鸣联”国乐社的历史兴衰和传承发展,使我们看到了曹路的江南丝竹传承保护的希望。对我们上海市的江南丝竹的传承保护工作也是一个推动和促进。现在“鸣联”的老乐手还健在,老传统还可以得到很好的继承,文化中心年轻的邵敏主任和上级领导的决心也很大,从崇明新河、松江中山街道、周浦、金山山阳的经验也告诉我们,重新振兴,现在应该是极好的机会。要在各个方面做好工作,有序推进。也是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一种精神。
1.加强领导。曹路振兴民乐、开展江南丝竹的保护和推广,贵在领导的支持,更需要各级领导从人、财、物上落实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2.组织健全。对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一定要有长计划和短安排,曹路在重建“鸣联”时要认真制定规划,成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落实人员,才能保证有效的实施好重建和开展各项活动。传承方案的建立和创作计划都要仔细制定,因为这涉及到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创新,保护和发展。
3.人员落实。在建设乐队时要注重老、中、青的结合,以老带新,以新助老。坚持民乐和江南丝竹并进,保持曹路的江南丝竹音乐特点和风格。
4.加强培训。排练场地落实、时间、曲目、辅导老师等都要落到实处,学生和年轻乐手的培养都要有计划和目标。
5.活动经费到位。认真做好经费的预算工作,主要包括陈列馆的建立、录音和录像投入,培训和理论研讨的开展,举办群众性的音乐活动和外出交流,创作经费和出版等等。
闵雪生会长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曹路的“鸣联国乐社”在70余年前能够生存和扩展,传播人类文明民间文化,成为曹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社会高度文明,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已经逐年提高,相信各级领导和重视文化工作的有志人士,一定会更明白肩上的担子,更有使命感。在抢救好遗产的同时,“合理利用,传承发展”,让明天的曹路更加灿烂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