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纪念刘天华诞辰120周年音乐会成功举行

2015/12/14 13:23:33

12月11日晚,纪念刘天华诞辰120周年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举行。本场音乐会由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办,上海音协二胡专业委员会和琵琶专业委员会承办。音乐会上,各路音乐家、专业学习者、音乐爱好者联袂献演,以最经典的旋律、最真诚的内心,向这位杰出的民族音乐家、作曲家、教育家表达崇高的敬意。
音乐会以一群孩子齐奏的琵琶曲《歌舞引》开始,活泼轻快的旋律从一个个略显紧张却又都无比认真的孩子们手中弹出,如歌、似舞,有吟诵、亦不失情韵。或许他们的演奏技巧还尚未完全成熟,但正是透过这份稚嫩,让我们看见了传承的意义,也愈发深刻地体会到刘天华先生在那个时代便“洋为中用求新声”的伟大。
之后的《改进操》、《虚籁》等几曲刘天华极具代表性的琵琶独奏曲中,更是充分运用琵琶“打、带、绰、注、推、拉、吟、揉”等各种演奏技法,模拟三弦、古琴等传统乐器的神韵,使音乐张弛有度、错落有致,又兼有轻柔细腻、淡雅古朴的气质。与此同时,这些作品还将西方音乐元素与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元素有机结合,如:《改进操》采用散、慢、中、快、散的古曲结构,以速度布局来控制乐曲结构,暗合了西洋复三部曲式的性质;《虚籁》主体部分变化丰富,使用加花变奏、模进、反复、展开、扩充等手法将乐思不断丰满,同时也大量地出现了a tempo,dim,rit.等西方音乐术语所要求的音乐处理方式等等。
在如今许多作曲专业学生的习作中,我们不难看到纯粹的创新与挑战,但却很难看到良好的创新与传承的并行。很多时候,我们为了新而新,反而顾此失彼,忘记了许多陈旧的价值与中华民族的根基所在。然而在刘天华的作品中,作为观众,是完全不会感到西方音乐元素的突兀的。其作品的创作旋律仍均采用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故即使加入了西洋元素,也依然不失中乐的特质。刘天华生前,曾将中乐与世界音乐的并行作为毕生的奋斗目标与理想,而这也正是我们这些后辈需要继续努力和传递的东西。
上半场除了奉上刘天华先生的经典之作外,还由青年演奏家们成功首演了金复载先生新创作的二胡、琵琶、钢琴三重奏作品《林中小憩》。该曲的音乐元素来自于得奖美术影片《夹子救鹿》,其音乐主题也非常单纯,仅由三个音组成、变化,衍生出一段极为生动活泼的欢乐场面,画面与音响的双重意境也将上半场逐步带向尾声。
下半场共演奏了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中的八首乐曲,形式涵盖了独奏、重奏、室内乐合奏及齐奏等多种,曲目情绪有喜、有悲,有惆怅,亦有自慰。无论是《烛影摇红》中对华尔兹三拍子节奏、和声小调旋律的借鉴;《空山鸟语》中运用三弦拉戏式模进手法对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的描摹;还是《独弦操》中利用内弦的独特音色表达出的那份颇为真切的对祖国前途的担忧,可谓全方位地向我们展现了其在二胡这件乐器上的造诣与贡献。
时隔近一个世纪的纪念,每一曲,每一个音,每一次演奏,都是那么实实在在地烙在我们心中,又仿佛总想从零开始,再一次用手中的弓去体会属于那个时代的故事,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以琴弦紧贴人心,使每个音符都能脚踏实地地落下、散去,于此“浮世”中辟一份宁静与希望。
籁中良宵,我们对一代宗师的追忆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