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我爱北京天安门 ——金月苓歌曲作品研讨会在“海上文化中心”举行

2014/11/5 17:25:39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硕果累累,是欢庆收获的季节。在喜逢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为新时期文艺工作提出行动纲领之时,由上海音乐文学学会和上海市闸北区文化馆联合举办的“我爱北京天安门——金月苓歌曲作品研讨会”,于2014年10月23日下午,在上海市“海上文化中心”隆重举行。上海音乐家协会领导、上海市闸北区文化馆党支部书记董闽刚、馆长李志明、副馆长颜海芸、陈颜艳、上海音乐家协会儿童音乐专业委员会原主任李丹芬、副主任王思新、上海音乐文学学会会长汤昭智、副会长张海宁、黄玉燕、秘书长刘瑛等和上海音乐界的部分曲作家、词作家和上海市闸北区文化馆“十五的月亮”音乐创作团队成员约4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1970年,一首带着时代烙印的儿童歌曲,在上海一位有着音乐天赋的青年女工的手下诞生,这首带着新疆地域色彩的儿童歌曲,影响了几代中国人。1979年在邓小平访问美国时,美国的少年儿童曾在欢迎仪式上演唱了这首歌曲。这首歌唱红了大江南北、唱遍了五洲四海,它就是——《我爱北京天安门》,而曲作者就是当年年仅18岁的金月苓老师。44年光阴荏苒,而这首歌曲却依然在时光隧道里回响,令人难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首歌已远远超越了歌曲本身。如今,这首经典红歌早已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成为中国几代人的集体记忆,更是上海音乐界不可多得的音乐成果与荣耀。
出生于1951年5月的金月苓老师,从小受家庭音乐氛围的熏陶,热爱音乐,并逐步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1983年本科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原在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工作,任音乐主任编辑。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儿童音乐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时至今日,金月苓老师共创作了800多首歌曲。其创作题材广泛、表现手法多样。代表作有:婴幼儿歌曲《摇宝宝》、《小猫叫》、《蒲公英》等。儿童歌曲《针线包是传家宝》、《一点点》等,少年歌曲《我把妈妈借给你》、《爷爷的日记》等,通俗歌曲《人生有约》、《丁香草之恋》等,民歌《藏翔羊的诉说》、《向着大海喊太阳》等,美声歌曲《白鹭又飞回来了》、《斑马线》等。全国多家出版社出版、刊载或录制了她的歌曲400多首,有许多歌曲作品荣获全国及各省市的金奖、银奖等。有的儿童歌曲还成为了教材、声乐和考级的曲目。
金月苓老师在她的人生旅途中,始终与音乐为伴、为时代而歌。始终如一的为她所挚爱的孩子们、为美丽的大自然、为美好的人生奉献着纯真而动听的音乐。
研讨会由上海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黄玉燕主持。
上海市闸北区文化馆副馆长颜海芸首先致词,对“金月苓歌曲作品研讨会”的成功举行表示热烈祝贺。对一首只有28个字的儿童歌曲,能传唱40多年,唱得家喻户晓、老幼皆知而深感敬佩。对金月苓老师近半个世纪孜孜不倦地耕耘在音乐创作园地的奋发精神表示赞赏。她说,今天在这里举行“金月苓歌曲作品研讨会”,也是为了让我们闸北区文化馆这支颇具影响力的名牌群众艺术团队——“十五的月亮”歌曲创作组成员们创造一次学习、交流和讨论的机会。“十五的月亮”音乐创作团队虽然已坚持了27年,发表了8000余首歌曲,其中1500余首获奖。但要更好地鼓励创作人员向金月苓老师学习,为繁荣上海的音乐创作再作贡献。
研讨会上,与会者欣赏了金月苓老师《我爱北京天安门》等歌曲作品的展播,聆听了金月苓老师在创作这些作品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要写好一个歌曲作品,必须要深入生活,同时要理解词作者的词意,必要时还须与词作者再商榷、再修改,使作品写得更好。
上海音乐家协会儿童音乐专业委员会原主任李丹芬老师对金月苓老师的歌曲作品,从音乐创作的技巧上作了精彩的剖析和评论,对金月苓老师在创作过程中对某些音乐理论的突破和实践的创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李丹芬老师对上海音乐文学学会能举办业余曲作家的作品研讨会表示赞赏,她感到上海的音乐作品创作与其他省份相比还存在差距,需要迎头赶上。研讨会的举行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的一个好的开端,应该坚持下去。
已年过八旬的《戴花要戴大红花》的词作家王森老师,听说上海音乐文学学会举办曲作家的研讨会他“不请自到”。他结合自己的歌词创作体会说道:“词和曲的关系好似红花与绿叶,没有好词很难产生好曲。曲作家对歌词创作一定要多‘挑剔’,对歌词要多提修改建议,这样才能保证词与曲的共同提高。对词作者来说,歌词创作要简洁明了,不要写得太‘花俏’,要避免玩文字游戏。”
曲作家珊卡老师对上海音乐文学学会举办曲作家的研讨会感到兴奋,认为这是推动音乐创作的一个好氛围。结合自己的音乐创作,他认为曲作者在选词时,一定要细心、更要有耐心去琢磨歌词的创作用意,甚至对歌词进行再创作,最后暴发出好的音乐来。
研讨会上,曲作家朱加农、顾彤,词作家张海宁、王文荣等,对音乐创作中词与曲的关系,对如何加强词、曲作者的默契配合,如何做到词与曲质量上的同步提高等问题畅所欲言,发表了各自的独特见解,得到了与会者的共鸣。
上海音乐文学学会会长汤昭智在讲话中对金月苓老师近半个世纪来孜孜不倦地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表示敬意,对金月苓在音乐作品创作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祝贺。他解释说,将业余曲作者联合到上海音乐文学学会中来一起开展音乐创作,是上海音乐家协会领导提出的建议和要求,它体现了上海音乐家协会对业余曲作者音乐创作工作的支持和重视,我们要感谢上海音乐家协会领导的关心!词、曲作者一定要积极配合好,共同为上海的音乐创作事业作出自己的努力。
众多在会上未能得到发言机会的与会者们,会后纷纷议论说:此次研讨会,是对一个时代、一首经典作品的致敬;也是对已年过花甲、至今仍致力音乐创作的曲作家金月苓老师的致敬。更是上海音乐文学学会和上海市闸北区文化馆为上海卓有成效的业余作曲家举办作品研讨会的成功探索,是推动和发展上海群众音乐创作事业的一个值得推广的举措。

(孔鸿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