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风华长存 惟善惟德—纪念丁善德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完满召开

2021/12/24 15:04:33

  12月22日下午,《风华长存惟善惟德—纪念丁善德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上海文联3号楼四楼会议室召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夏煜静,上海音乐学院副书记、副院长徐卫,昆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晔,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费维耀、上海音乐家协会秘书长乔嘉、昆山市委宣传部及昆山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等部门领导,丁善德女儿丁芷诺及上海音乐界近四十位学者、嘉宾出席座谈会。会议由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王勇主持。

  《风华长存惟善惟德—纪念丁善德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系“纪念丁善德先生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单元之一,该系列活动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昆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音乐出版社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其中“纪念丁善德先生诞辰110周年专题文献展”已于12月9日至15日在上海市文联展厅举行,12月20日,文献展移至昆山版画艺术馆举行。12月14日,“丁善德钢琴、声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举办,12月15日,“丁善德交响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在上音歌剧院完满落幕。座谈会既是系列纪念活动的尾声,也是高潮。

  丁善德先生(1911-1995),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浙江绍兴人,生于江苏昆山。2021年适逢丁善德先生诞辰110周年。

  丁善德先生曾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作曲系主任,并先后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现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等职务,是新中国音乐事业的卓越组织者、亲历者、见证者之一,作为作曲家、教育家、音乐社会活动家,为我国音乐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其代表作如《长征交响曲》《新疆舞曲》等至今焕发出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丁善德先生注重在艺术创作中体现中国风格和民族精神,由他参与创办的“上海之春”依旧生机勃勃。

  座谈会上,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夏煜静致辞,指出“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丁善德先生,就是要传扬他德艺双馨的光辉品质和用艺术作品服务人民的崇高境界。”

  夏书记进一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文艺新境界”,强调“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坚定的文化自信、真挚的人民情怀和自觉的历史担当体现到创作实践之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中,以丁善德等老一辈音乐工作者为榜样,努力推动音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提升上海音乐艺术‘码头’和‘源头’的双轮驱动效能,用情、用心、用力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为上海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积极贡献力量,携手开创上海音乐事业发展新局面。”

  明年将迎来党的二十大,夏书记希望:“以此次纪念丁善德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贯彻全国文代会的主要精神,特别是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音乐会、学术研讨、文献展示等方式生动展现老一辈音乐家的创作历程和宝贵精神财富,坚守初心、砥砺奋进,为上海乃至全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无愧于前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贡献。”

  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韩新安通过视频发表致辞。提到:“第一纪念丁善德先生,就是要学习他,深刻把握时代主题,自觉承担起时代使命的大历史观和大时代观。第二,纪念丁善德先生就是要学习他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人民立场。第三,纪念丁善德先生就是要学习他立德树人的高尚品格和守正创新的艺术追求。”

  韩新安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需要文艺大师,也完全能够造就文艺大师,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也完全能够铸就文艺高峰,让我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传承弘扬以丁善德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音乐家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勤奋耕耘,潜心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视频致辞,指出“我们今天纪念丁善德先生,就是要学习他德艺双馨的人格风范,学习他数十年如一日耕耘奉献的无私精神,学习他学贯中西,内外兼修的深厚学养。让我们以此次纪念丁善德先生诞辰110周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文艺思想,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为上海乃至中国音乐界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做出无愧于前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的贡献。”

  昆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晔致辞,简单介绍了昆山的经济发展状况,提到昆山丰富的文化物质财富,希望通过上海与昆山在地理位置便捷的优势,能有更多的文化艺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主题发言环节,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钱亦平以《丁善德教授与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科发展》为题发言,从学科意识的初步建立、学科滋养的牢固基础、学科初建阶段卓有建树、学科的组织和管理奉献巨大和学科理念永续,人格魅力永存五个方面深入浅出的回顾了丁善德教授艺术人生,强调了丁善德教授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学科建设的首位功臣,是中国钢琴曲创作学科的首位功臣。钱亦平教授将丁善德复调学科的理念大致归纳为:复调音乐是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方面;强调实践、加强锻炼是提高复调技巧之本;复调音乐的创作要以发展有民族风格的目标为己任。

  “丁善德教授做到了。”钱亦平教授说,“上海音乐学院的发展,凝聚着几代人的努力、奋斗,丁善德先生就是这些仁人志士中的为首者,他为上海音乐学院奉献了毕生的心血、精力,他的作品迥响在音乐舞台上,他的教育思想衍续在上音的教学体系中,他培养的弟子活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他的音容笑貌永存于每一个上音人的心中,他的人格魅力是每一位上音人的精神奉楷。”

  指挥家赵家圭是丁善德的学生,发言《崇德向善德行天下—纪念丁善德教授诞辰110周年》。赵家圭从自己个人经历入题,回忆了当年在上音学习的经过,特别是丁院长的“亲密接触”往事中那些令自己感动的时刻。他回忆丁院长生前于华东医院住院时,记录丁院长回忆录音,并整理出版《东方的旋律——中国著名作曲家丁善德的音乐生涯》一书的过程。

  赵家圭在现场分享了两张首次发表的老照片,一张是1982年初春时节,淡淡阳光,丁善德教授的“五代”学生一同去恩师家中拜访。照片左起:(第五代)许舒亚(曾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第四代)刘敦南(旅美作曲家)、(第一代)陈铭志(已故,我国复调音乐大师)、丁善德、(第二代)施咏康(原“上音”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配器教授)、(第三代)陈钢(“上音”作曲系教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王昭君》作者,音乐评论家)。

  另一张是1982年金秋十月,天高云淡,微风飒飒,“丁门弟子”相约一起,赴原衡山路两号恩师丁院长家中探望。照片右起:陆在易、刘念劬、奚其明、金复再、刘敦南、丁善德、马友道。

  原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作曲家、钢琴家刘念劬发言题为《我终生的开山引路人》。刘念劬也是丁善德学生,他通过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每个年代中丁善德院长的小故事,勾勒出一个他眼中的丁善德院长,并从细微中体现了丁善德教书育人,高风亮节和伟大的人格。

  刘念劬感言:“但恩师的音容笑貌在我心里是永不磨灭的,他是我心中永远的小太阳,照亮我的一生,我感恩在茫茫人海中能遇到这样一位诲人不倦的好老师,是我终身的开山引路人。”

  与会嘉宾自由发言环节,讨论热烈,嘉宾们分享了自己与丁善德教授往昔故事,讲述丁善德教授对自己音乐学习的启发与帮助,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文艺音像电子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费维耀分享了丁善德教授作品出版成果,强调了丁善德教授作为伟大出版家的贡献,并希望日后能够将丁善德留下的110篇文章集结出版。

  最后,丁善德女儿,上海音乐家协会顾问丁芷诺回忆了父亲生前一些点滴,从女儿和家人的角度,补充了丁善德教授作为音乐家,作曲家和教育家之外,作为人父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理念和方式。

系列活动回顾

纪念丁善德先生诞辰110周年

专题文献展

  12月9日至15日,上海音乐出版社有限公司和昆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纪念丁善德先生诞辰110周年专题文献展”在上海市文联展厅举行,展出丁善德生平简介、珍贵手稿书刊等。12月20日,文献展移至昆山版画艺术馆举行。

展览现场

纪念音乐会

  12月14日,上海音乐学院将在贺绿汀音乐厅举办“丁善德钢琴、声乐作品专场音乐会”。现场演出钢琴作品《春之旅》《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快乐的节日》,声乐作品《爱人送我向日葵》《延安夜月》《滇西诗钞》等经典作品。

  12月15日,上海交响乐团在上音歌剧院举办“丁善德交响乐作品专场音乐会”,演出《新中国交响组曲》《C大调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长征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