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梧叶舞秋风,“古琴进社区”携手共建“梧桐琴室”

2020/11/24 15:35:36

徐汇区的落叶景观道路

  申城迎来最美落叶季。今年有41条落叶景观道,部分道路已启动“落叶不扫”。在梧桐掩映下的“66梧桐院”,11月13日下午传出古琴曲《阳关三叠》。

  “66梧桐院”位于乌鲁木齐南路66号,主楼建于1932年,由匈牙利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在区体育局搬离之后,它摇身一变,成了老百姓家门口的“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引擎“邻里汇”。

  “66梧桐院”邻里汇,除了提供理发等便民服务外,还有社区邻里餐厅,供应早、中、晚三餐,最重要的,这里还向社区居民提供文化大餐。有电影放映,每周二、四、六有评弹上演,还有内涵丰富的各式文化体验活动。如今,上海音协古琴研究会与天平“名家坊+”公益文化联盟签约,新落户的“梧桐琴室”计划每周日下午在此举行雅集。

徐汇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晓慧(右)为戴晓莲颁发“名家坊”成员聘书

  “我很喜欢这里,感觉像上海琴会找到了一个家。”上海音协古琴研究会会长戴晓莲说,“古琴进社区、进校园一直是我们的梦想,希望将来可以在这里遇见更多古琴观众。”戴晓莲是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琴教授,现代广陵派古琴的传人,她从少年时就随广陵派古琴泰斗张子谦先生学习古琴,并先后得到古琴大家吴景略、姚丙炎、吴文光、龚一、林友仁等人的精心指教。

  签约仪式后,戴晓莲首先与徐伟钦、潘天行两位表演者共同演绎了《阳关三叠》。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琴小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全曲分三大段,基本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戴晓莲、徐伟钦、潘天行联袂演绎“阳关三叠”

  “走在天平街道,特别惬意。古琴作为有3000年历史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落户‘梧桐院’也让我高兴。古琴原来也是桐木做的,但不是法国梧桐,是青桐和泡桐。古人讲凤凰栖息于梧桐,会唱出美妙的声音,希望古琴也能在这里弹奏出美妙的音符。”上海音协古琴研究会副会长沈正国说。

  天平街道名人名家汇聚,早在2007年就有了天平“名家坊”,后升级为“名家坊+”。13年来,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京剧名家尚长荣等40位艺术大家无私奉献,激发着社区文化活力。上海京剧院、上海沪剧院、上海中国画院、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上海芭蕾舞团、上海评弹团等文艺院团在这里为居民及学生举办公益讲座、文化辅导、文艺演出,如今又有了“梧桐琴室”。

  在梧桐琴室的首场雅集上,古琴演奏家们还演奏了“四大景”、“良宵引”、“纵横捭阖”等古今名曲。上海音乐家协会组联部主任李晓说:“在古代,琴棋书画,琴排在第一位;在当代,越来越多的白领、学生开始学习古琴。希望今后古琴能在这里结出果实,让我们的街区更有文化吸引力。”

“良宵引”高宇独奏

“纵横捭阖”古琴二重奏方静宇、张雨轩

戴晓莲老师独奏“四大景”

  以上内容选编自《上海徐汇》、《天平家园》微信公众号

  友情提示:从11月22日起,每周日下午“梧桐琴室”的古琴雅集内容预告,将在上海琴会公众号及时发布,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