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上海音乐家协会考级进入的第30年,也恰逢上海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在上海音协的众多音乐考级项目中尤以钢琴考级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上海音协于1988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业余钢琴考级活动,由吴乐懿、李名强、王建中等钢琴专家亲自审定考级大纲,编订考级曲目,参加考级评审,促使这一活动从一开始就形成了比较严格的制度和程序,分级标准和考试内容也逐年规范和完善。30年来从只有钢琴考级一个项目300多名考生发展成为具有11个考级项目,每年5万多人次参考的大型考级活动。目前,上海音协音乐考级项目有古筝、声乐、钢琴、竹笛、管乐、打击乐、二胡、电子琴、手风琴、琵琶、大提琴、吉他。取得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证的考官近400名。由于上海音协考级活动具有严密的分级标准、规范的考试内容、严格的考官管理、完善的考务制度,赢得了广大考生、家长和教师的信任和媒体的高度评价,在社会上具有良好的声誉,对优秀音乐的普及、学生学琴的引导、音乐教育的评估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值此之际,由上海音乐家协会、东广新闻台联合主办、熠馨文化协办的“文化软实力的传承与创新——上海音协考级30年音乐教育研讨会”昨天上午举行。
力求还原音乐考级对音乐教育和学习应有的作用,推广社会各界对音乐艺术教育的有益尝试,探讨儿童音乐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说到上海音协考级,尤以其中的王牌项目——钢琴考级,引人注目。那我们就以钢琴考级为例,人们也许马上会想到那一个个奋战在琴凳前的小琴童们的身影。多年来,每年上海报名钢琴考级的人数始终在各个乐器考级中“领跑”,并曾一度飙升到23000多人。
上海音协音乐考级中心主任马如意在谈到钢琴考级时说:上海音乐家协会钢琴考级达到最高峰的时候每年有2万多人参加。这是很多综合因素利好于音乐教育而体现在考级人数上的成果。曾经音乐考级还与升学挂钩,在上海音协获得高级别的证书后可以在升学上予以加分。但慢慢随着一些功利元素的加入,在整个的教育体系中出现了部分的负面影响,如今这个政策也早已取消。近几年,上海音协从传承与创新入手,保留传统的考级理念,利用互联网+的概念,推出网上报名和网络考级等新举措,人性化、高效化和信息化地服务考生,利用新媒体资源宣传和发布与上海音协考级相关的信息,效果显著,影响巨大。整个钢琴考级,乃至上海音协考级总人数都有了健康稳定持续的增长,这也是我们国家对文化产业包括文化软实力的投入,对于艺术教育关注的成果。
随着热度一同升起的还有一些质疑,有人抨击音乐考级制度过于功利,扼杀了琴童的原创能力。那么,参加音乐考级是否必要呢?发展到今日,形式还是那个形式,人们的态度却变了。
在上海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唐哲看来,考级并不单纯是测试考生学琴的成果,同时也是对现今业余钢琴教育水准的检验和校正,更是一个社会的窗口,在考级当中,遇到了很多触及到人性的事情。对于每个人参加考级的人来说,都是一段经历。始终要铭记的是,弹奏音乐不仅是为了一张证书,更是为了一生的陶冶与陪伴。
今天这个活动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音乐各领域的人士一起来探讨儿童音乐教育新的出路。因为在传统音乐教育的思想中,级数高就意味着孩子的水平高,能力强,一些老师往往会让学生演奏一些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乐曲,这样的方式是缺少艺术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就像上海音协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宋小璐所说的,让一个孩子去弹琴,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情操,兴趣和一辈子的喜好,所以考级只是推动孩子前进的步伐,不是扼杀孩子情趣的手段。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教育部主任李嘉栋强调了音乐教育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从音乐教育的角度,提出音乐教育对少年儿童审美感知、艺术与文化理解以及在自我管理与个人能力方面的影响提升。“音乐教育促进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统一,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使个体更好地兼顾音乐学习与文化学习、社会参与、自我发展的关系。
然而,现在不仅仅是学音乐的人关注音乐教育,在社会的各阶层,包括一些民营机构,媒体都为孩子们的音乐教育倾注了力量。在2014年,东广新闻台也曾举办过《我们的音悦会》,经过多次宣传和报道,广受欢迎。并且在儿童音乐教育越来越火热的同时,也一直在关注着。
熠馨文化CEO、小星球音悦会制作人丁一蕾就说到,音乐考级是一直存在的,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们与音乐有更深的接触。让孩子除了考级比赛之外,再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在经过和音乐人、媒体人的讨论下,与东广新闻台举办的音乐活动,得到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在参加活动孩子的眼睛里看到了光芒,看到了自信,看到了家长脸上的喜悦和自豪。在今后的活动中,不仅要给孩子带来欢乐,而且还要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真善美。
东广新闻台副总监殷月萍、 947琴童世界主持人周婕都提出了自己对于音乐教育的想法与建议。我们的“小星球”施正航也作为琴童代表,从家庭个体角度讲述自己作为小琴童在成长和考级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根据自己的学琴经历,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感悟。
\
社会音乐的教育可以通过一套完整的体系去提高,从音乐学习、到音乐考级,再到演出展示,这都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戒骄戒躁,它是一种兴趣的培养、性格的塑造、气质的提升和内在的修炼,也是种人文素质的培养。
从音乐考级活动设置的初衷来看,设立音乐考级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兴趣,培养艺术素质,考级是孩子学琴阶段性成果的一个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所以家长没有必有把考级作为衡量孩子学琴的唯一标准,学习在于踏实的走好每一步,体会其中的乐趣,从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客观的看待考级问题,对老师、家长、孩子以及整个社会都会在仪式上有很大的转变,从而使少年儿童音乐教育事业向前迈出一大步。
在互动交流环节,众多考生、家长、老师和爱好者们与专家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从面对考级的心态调整,考级跳级现象的思考、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提出了问题,并对于上海音协考级未来的发展提出不少建议和意见。上海音协的专家老师也都逐一的解疑答惑,现场气氛轻松活泼幽默,反响热烈。明年,上海音协将继续推进此类工作,将工作做到实处,努力提升考级工作的水平,更好的服务考生和家长,为上海的音乐普及事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