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新作品演唱会再登台
本报讯 由长宁区文化艺术中心和上海音协合唱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年“2014上海新作品演唱会”4月11日下午在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举行。上海音协主席陆在易、副主席徐景新,著名作曲家萧白、朱良镇、陆建华、狄其安及长宁区文化局领导出席演唱会
新泾田野合唱团、徐汇五月合唱团、春天少年合唱团、虹口军之声合唱团、上海海事大学合唱团、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合唱团、无锡山禾合唱团、上海春天合唱团、中国Sheo合唱团、洋泾中学男声合唱团、华东师大合唱团、上海民族乐团附属新韵合唱团和徐汇文化馆 合唱团先后演唱了龚刚、金月玲、王铁龙、朱良镇、林华、刘卫平、王歆宇、王卫乐、方勇、田汩、管更新、黄耀国、徐景新、赵红柔、章吉华等职业和非职业作曲家创作的24首合唱新作品。这些作品总体呈现了一个多样化的格局,从形式讲有混声、也有女声、男声、童声、无伴奏,从风格讲有现代的,有传统的、有民族的、有通俗的,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场面。
两小时的演唱会结束后,随即召开了座谈会,徐景新、陆建华、狄其安、朱良镇、萧白和陆在易相继发言,他们一致认为,新作品演唱会一届比一届办得好,今年的总体水平较往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除了作品呈现出多样化的喜人现象,作者合唱写作的技法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是个很不错的合唱音乐会。与会的专家和组织方都表示要坚持下去,把这一活动越办越好。(何昌)
刘希涛歌词作品研讨会举行
本报讯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由上海音协音乐文学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联合举办的“风华不老,涛声依旧——刘希涛歌词作品研讨会”,在市工人文化宫举行。上海音协、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上海音协音乐文学专业委员会有关领导和上海的部分诗人和词家及作曲家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刘希涛生于1944年4月10日,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城市导报》社原编委、副刊部主任,曾怀着当诗人的梦想,投笔从戎,后他在钢厂工作、生活了十年,在化铁炉的火光中感受,从铁与火中汲取诗情,在全国上百种报刊上发表500多首钢铁诗,被誉为“钢铁诗人”;曾任上海市作家协会诗歌组组长,《上海诗人》和《上海诗报》的主编,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刘希涛从1962年发表处女作,现已发表作品800余万字(其中诗作2000余首),著有诗集《生活的笑容》、《神州风景线》、《爱情恰恰》、《涛声回旋》、《开花的季节》、《康定老街》等12部;散文《沿着外滩美丽的弧线》被收进全国中学生阅读文选。进入21世纪后,刘希涛开始涉足音乐文学领域,创作出《康定老街》、《美人走过的地方》、《叔叔,请把枪放下》等上百首优秀歌词作品,在全国歌词界获得了高度的评价。当日,研讨会由市音协音乐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陈念祖主持。音协音乐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汤昭智对刘希涛50年来孜孜不倦地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表示敬佩,对刘希涛在诗歌、歌词等文学作品创作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祝贺。他同时表示,上海音乐文学学会要更好地与市工人文化宫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合作,除保持“歌词创作研讨会”外,还将联合举办“歌曲创作研讨会”,联合举办“歌词创作研讨班”等活动。市音协代表赵娟对“刘希涛歌词作品研讨会”的成功举行、对刘希涛的70寿辰表示衷心祝贺!词作家黄玉燕、贾立夫、孔鸿声、朱积聚、李成福,市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杨秀丽,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任丽青,市作协会员成雅明,《上海歌词》编辑部盛雨兰等也对刘希涛的艺术成绩给予了赞誉。
刘希涛表示自己虽年届七旬,但依然渴望接地气、下基层,努力写出新作品回报社会。(应 纹)
女高音席燕娟在“上海之春”亮相
本报讯 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席燕娟独唱音乐会于5月26日晚在上海音乐厅举行。音乐会由上海音乐家协会和上海歌舞团联合主办。
席燕娟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师从上音硕士研究生导师石林教授,现为上海歌舞团独唱演员。席燕娟先后获得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第三届“音协杯”声乐比赛暨金钟奖选拔赛一等奖、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第四届长三角地区《我爱你,中国》青年歌手大奖赛民声组一等奖、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大赛上海赛区选拔赛民族组一等奖及“文化部”第九届全国声乐大赛民族组优秀奖等奖项。
近年来,她在演唱上不断钻研创新,从京剧、评弹以及地方戏曲中汲取艺术素材融入演唱,尝试驾驭更多风格的声乐作品,不断拓展歌唱艺术道路。当晚,她演唱了多首不同风格的曲目:京剧唱腔的《卜算子•咏梅》,评弹开篇的《蝶恋花•答李淑一》、高安地方采茶戏选段《秋风把我伴路上》,极具江西特色的《映山红》、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歌剧《运河谣》选段《来生来世把你爱》,为毛泽东词作谱曲的《七律•答友人》,以及反映上海改革历程的歌曲《十年》等。上音声歌系副教授赵勇和上海歌剧院韩蓬担任演唱嘉宾。两位嘉宾与席燕娟合作默契,演唱了《大红公鸡毛腿腿》、《藤缠树》等地方风格浓郁的作品,为该场音乐会增添了亮色。 (印 锡)
美举办TCU国际低音提琴艺术节
本报讯 美国的TCU大学是一所著名的全日制综合性大学,其中的音乐学院是校内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专业学院。自从美籍华裔低音提琴演奏家陆元雄(图右)几年前被TCU大学聘为终身教授后,便大大加强了此音乐学院的低音提琴教学的实力。而且陆元雄在学校的支持下,还于2009年创办了TCU国际低音提琴艺术节,并于2012年续办了第二届。
今年3月7日至9日,以陆元雄为音乐总监的第三届TCU国际低音提琴艺术节又顺利举办,并获得圆满的成功。每两年举办一届的此次艺术节有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人参加, 来自美国、巴西、德国、波兰、中国、加拿大、以色利、墨西哥等国的25名专家、教授和演奏家被邀请光临,他们或举办大师班,或举行示范音乐会,或任评委。被誉为“低音王”和被纽约时报称为低音提琴的“李斯特”和“帕格尼尼”的美国的盖瑞•卡尔(图左)作为陆元雄邀请的特别嘉宾出席,大大提高了TCU国际低音提琴艺术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艺术节的全部活动均由世界卫星网络向全球转播。
第三届TCU国际低音提琴艺术节举办了6场音乐会、10次大师班和5次音乐讲座,1项以乐队中低音提琴片段为内容的国际比赛和1个以低音提琴为主的乐器展览会。国际低音提琴协会总经理及三届此协会的卸任主席戴维•纽伯特、泊尔•艾列森、杰夫•勃拉迪蒂也应邀前来。此次以乐队中低音提琴片段为内容的国际比赛第一名获得者是陆元雄的美国学生威廉•高文。
盖瑞•卡尔大师受邀为与会的专家和学生举行了一个半小时的提问解答的大课,由陆元雄主持。3月8日在TCU大学音乐厅,卡尔极为难得地举办了一场高级示范音乐会。他在长期合作的钢琴家赫尔曼•莱维斯的伴奏下,分别演奏了根据帕格尼尼、布鲁赫、拉赫玛尼诺夫、库塞维茨基的作品改编的低音提琴的曲目,还与陆元雄演奏了低音提琴二重奏,以及美国作曲家和低音提琴演奏家勃拉塞•金•弗拉阿蒂诺根据中国作曲家贺绿汀的钢琴曲《摇篮曲》改编的同名曲目。卡尔作为当代国际低音提琴界至尊的地位毫不动摇,虽已年逾古稀,但他的演奏仍保持着高超的技艺和青春的活力。他称赞与陆元雄合作的二重奏是他一生中合作过的最好一次二重奏。同时他还赞扬了陆元雄在演奏和教学中取得的成就,赞扬了陆元雄在举办国际低音提琴艺术节所体现的优越组织能力、慎密周到的安排和谦虚有礼的处世态度。
虽然与卡尔过去有几次接触和合影,但零距离与卡尔合作交流,对陆元雄来说仍是第一次。卡尔因年事已高,已处于幕后和隐居的状态,但这次受TCU大学和陆元雄的特别邀请,他便欣然前来,并担当了讲课和演奏的重任,使陆元雄非常感动。陆元雄说卡尔曾获得著名低音提琴演奏家和任波士顿交响乐团首席指挥25年之久的库塞维茨基遗孀赠予的阿玛蒂制造的存世稀少的一把低音提琴,前几年卡尔已将此琴捐给美国国际低音提琴协会。卡尔录了五十张低音提琴的唱片,是低音提琴演奏家中录唱片最多的一位。卡尔曾在世界各地演出,并在美国举行过告别舞台音乐会,唯独中国未来过。在陆元雄的提议下,他有意明年底在陆元雄陪同和合作下,来上海举行一场生平最后一次演出,与仰慕他的中国乐迷亲切见面。
陆元雄在圆满举办了此次TCU艺术节后,于5月17日在上海东艺的周末版市民音乐会上,与TCU管风琴教授又成功举办了“器乐之王•管风琴、钢琴、低音提琴特色组合专场。” (曲 阳)
闵喆独唱音乐会将举办
本报讯 《歌声飘过30年——闵喆独唱音乐会》将于9月18日在上海音乐厅举行,由上海市演出公司主办。
男中音闵喆从1982年起先后师从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原上海声乐研究所所长、咽声发声法的创始人林俊卿和上海歌剧院女中音歌唱家贾淑珍,1993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师从著名音乐理论家谭冰若教授,获得美声专业高级证书。他在上音进修时,还曾得到意大利著名歌唱家、被誉为“美声之父”的声乐教育家吉诺•贝基的亲授指导。
闵喆1988年在深圳任独唱演员,在“万科杯深圳开发十年全国卡拉OK大赛”中荣获“十大歌手奖”。从2002年至今,闵喆在上海程成艺术工作室从事演唱和声乐教学,为社会的音乐教育不遗余力。
在《歌声飘过30年》的独唱音乐会上,闵喆将以跨界的演唱技巧,分别用美声、民族、通俗三种不同的唱法,献演不同风格的中外歌曲,颇令人期待。他演唱的歌曲既有美声唱法的《我爱你,中国》、《共和国之恋》、《那就是我》,又有民族唱法的《草原之夜》、《好日子》、《克拉玛依之歌》,还有通俗唱法的《被遗忘的时光》、《不了情》、《呼伦贝尔大草原》,总共演唱各种歌曲有10多首。听众可从他娴熟自如的演唱中,聆赏到他作为男中音歌手的不凡功力和艺术魅力。(吴孙)
中央歌剧院剧场奠基开工
本报讯 在各省市大剧院纷纷落成启用和上海交响乐团“场团合一”的新址正式竣工之际,北京的中央歌剧院于1月19日举行了新剧场建造的奠基开工仪式。三年后,一座中央歌剧院“场院合一”的大型专业歌剧院将在首都东城区拔地而起,从而实现中央歌剧院几代歌剧人盼望有一座新型的专属的歌剧剧场的梦想。
中央歌剧院终身荣誉指挥郑小瑛教授是中央歌剧院的“老歌剧人”,指挥此歌剧院排演了不胜枚举的中外经典歌剧,为我国歌剧和交响乐事业的发展都作出了杰出贡献。多年来她也曾为此歌剧院建造固定的专属的剧场而四处奔波。如今愿望终将实现。她激动地说:“建设一座专业的歌剧剧场,是对歌剧事业最直接的关心。”“一座现代化的剧场一定会承载已经成熟的歌剧院飞得更高更远。”
新建的中央歌剧院剧场建筑面积39330平方米。开工当日,此歌剧院的退休老同志和在岗的演职人员都见证了这一奠基开工仪式,并排队每人铲一锹土为新剧场奠基添土。为保证新剧场演出歌剧的专业要求,中央歌剧院邀请德国米勒贝姆国际有限公司进行建筑声学设计。该公司设计过意大利的凤凰歌剧院、维也纳的国立歌剧院、慕尼黑歌剧院、莫斯科大彼得罗夫歌剧院等的建筑声学设计,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舞台工艺设计中央歌剧院请来世界一流的德国昆克剧院工程咨询公司承担,我国许多舞台工艺设计都约请过该公司负责实施。 (詹 志)
老骥伏枥 志在必得
记“绿野——顾冠仁新江南丝竹作品音乐会”
庄永平 日前,由江苏省演艺集团主办,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演出的“绿野——顾冠仁新江南丝竹作品音乐会”在南京举行。近年来作曲家顾冠仁致力于新江南丝竹中、小型作品的创作,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由阳刚民间音乐馆委约他创作的,反映上海崇明生态建设的新江南丝竹乐曲更为引人瞩目。音乐会以顾先生1987年获得“第一届海内外江南丝竹创作与演奏比赛”创作一等奖的作品《绿野》点题,演出了他的12首作品,按年代排序分别是《春晖曲》、《苏堤漫步》、《绿野》、《江南风韵》、《清清洋山河》、《瀛洲新韵》、《迎宾曲》、《春晓》、《瀛洲古调二首》、《东滩晨曲》、《三六》(合奏版本)、《顾山春》(与赵志坚合作)。
江南丝竹是我国长三角地区广泛流行的乐种之一,在我国内地以及海外也有着广泛的影响。但近年来与其它传统的乐种一样,处于并不景气的境地。虽然江南丝竹已被列入国家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但是如何真正地来保存这些传统的乐种,特别是将它推陈出新,是摆在有志于乐种创作与演奏的音乐家们面前的课题。好在有些执着的、有远见的音乐家为此而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其中顾冠仁先生就是最为突出的一位。顾先生从1982年创作《春晖曲》开始后的20余年间,不断有新的江南丝竹作品问世。其实,早在1962年他就改编成功了传统江南丝竹作品《弹词三六》,对推广江南丝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近年来在创作协奏曲等作品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创作那些中、小型的新江南丝竹作品,给今天的民族音乐舞台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南京的这场音乐会上,扑面而来的就是那股清新、隽丽的江南丝竹之风,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顾先生致力于新江南丝竹的创作,推动了保存传统的江南丝竹乐种。保存传统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今天把传统江南丝竹曲目原汁原味录音、记谱下来,就是为了给后人创作时作为参考借鉴而用的。在新的江南丝竹创作中,应不断吸取传统艺术的精髓,通过去伪存真、取菁去稗的过程,同时吸收其它姐妹艺术的精华,才能创作出新的好的江南丝竹作品来。从顾先生新作品中即可发现他是如何借鉴传统,又是如何达到出新目的的。例如,他善于借鉴活跃在江南丝竹地区的其它一些戏曲剧种如昆曲、锡剧、沪剧等,吸取它们的曲调糅合在江南丝竹旋律中,就显得特别的自然,既新鲜又有“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这是因为江南丝竹音乐本身,就是在这种肥沃的艺术土壤中产生成长的。例如,在《春晖曲》中他就吸收了沪剧【长腔长板】的长过门音调,作为此曲的一种新的音调片段贯串于全曲旋律中,不仅产生出新意而且与传统曲调结合得非常贴切。这种做法既借鉴了西洋歌剧中“特性音调” 的创作手法,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江南丝竹的音乐语汇较为单一、贫乏而缺乏个性的局限。其它的一些新作品中也各具个性,有的像《顾山春》中融汇了锡剧的音调;有的则揉入了沪剧《过关调》的旋律;有的把悠扬的崇明山歌融汇到典雅的江南丝竹中;更有的富于昆曲旋律的韵味特色。但这些都不是生搬硬套拼凑搬移就能成的,它是经过深思熟虑、谨慎细致的创作过程,确实是下了一番艰苦的功夫。另外,除了旋律曲调的借鉴以外,在创作的织体写法、配器手法等方面,顾先生同样着力于创新。传统的江南丝竹乐曲由于长期自娱自乐的合作关系,已形成了一些朴素的织体与配器手法特点。例如,各声部之间的支声复调手法,其安排原则就是俗称的各乐器之间“嵌当让路”演奏的巧妙运用。这大致有以下几种:“简繁法” 如“上繁下简——下繁上简”;“动静法”如“上动下静——下动上静”;“断连法”如“上断下连——下断上连”;“高低法”如“上高下低——下低上高”;“交替法”如“上下严格交替——上下自由交替”等等,综合运用这些手法就能不断丰富旋律的织体内涵,乐器上也具有各得其所的演奏局面。当然,由于传统江南丝竹是由自娱自乐的演奏发展而来的,发展到现今舞台上的公开演出,不少乐曲就出现了结构较为松散、拖沓冗长、平铺直叙、缺少变化的现象。因此,如何把这种朴素的织体与配器手法提升到现代音乐创作的层面高度上来,是现代作曲家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顾先生在《东滩晨曲》中,为了表现东滩湿地“野禽嬉戏、群鸟飞鸣”的景象,就借鉴了“西安古乐”及打击乐合奏曲《鸭子拌嘴》中,大、小钹闷击模拟鸭子嬉戏的手法,并将崇明“非遗”项目“鸟哨”及其它乐器模拟的鸟叫声,如鸭子水面扑翅声、鹧鸪叫声等加入到乐曲之中,使其音乐形象更为生动、逼真。在结构上则采用唢呐曲《百鸟朝凤》中类似戏曲【摇板】较宽松的板式,极富于中国音乐的曲式特点。
国乐大师刘天华认为:“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然后才能说得到‘进步’两个字。”顾先生诚如斯言,行如斯言。他闯出的恰是一条江南丝竹创作的新路,很值得业界同仁弘扬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