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顺百岁华诞合唱音乐会隆重上演
本报讯 12月16日,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期颐之乐”—马革顺百岁华诞师生专场音乐会》在上海大剧院倾情上演,马革顺的六位弟子王瑾、王燕、娅伦格日勒、王军(广东)、张锐、徐瑞琪(广东)先后上场,指挥上海歌剧院合唱团和交响乐团举行了庆贺马老百岁生日的精彩演出。
17日在上海音乐厅,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办的《“期颐之颂”—马革顺百岁华诞合唱音乐会》又隆重上演。晚七时当马老坐着轮椅进入剧场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场内听众共同庆贺这位中国合唱泰斗级人物的百岁华诞。上海音协、上海音协合唱专业委员会的领导,以及来自广州、浙江、内蒙、湖北等地的合唱指挥到场祝贺。此场音乐会由马老弟子、现任上海音协合唱专业委员会主任、上音指挥系副主任王燕主持。受中国合唱协会委托,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著名指挥家吴灵芬向马革顺教授颁发了中国合唱终身成就奖的证书。长期以来得到马革顺教授关怀、指导的上海黄浦区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春天少年合唱团、杭州师范大学“八秒”合唱团、市北中学合唱团、百格合唱团、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女子合唱团和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合唱团先后登台献演,其中不少作品均由马老为其排练及指挥。马老充沛的精力、精湛的技艺和幽默的语言将音乐会气氛推向高潮。音乐会在全场响起的《生日歌》声中结束。
著名合唱指挥家、教育家马革顺诞生于1914年,今年是他九十九岁华诞,从今年11月开始,上海合唱界就陆续掀起了庆贺马老百岁华诞的热潮,以感谢马老数十年来为中国合唱所作的贡献。11月27日晚,上海国际联盟合唱团携手上海巴洛克室内乐团在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上演了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拉开了庆贺马老百岁的序幕。12月8日下午,在上海音乐厅,一场名为“惟愿桃李更芬芳”的《天津大学上海校友会新年音乐会暨合唱泰斗马革顺先生诞辰百岁音乐会》举行。与此同时,天津和杭州均举办了庆贺马老百岁的专场音乐会。
12月12日上午,上音指挥系专为马老举行了艺术生涯的大型座谈会。上音及来自各省市的近两百人出席。上音副院长杨燕迪和廖昌永、上海音协秘书长郭强辉及北京来的吴灵芬等发言,称颂马老为中国合唱指挥和合唱教育所作的杰出贡献。会上还举行了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四卷本《马革顺文集》及《马革顺师生情缘》一本的首发式。马老向上音图书馆和上音指挥系各赠送了一套《马革顺文集》。 (曲 阳)
钱挹珊 1940年入国立音专,师从佘甫磋夫和杜克生教授学习大提琴。后以独奏家身份与工部局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海顿《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1946年任上海市政府交响乐团大提琴首席。1949年任上海音协妇委会主任。1950年任第一届上海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
1951-63年,在法国国立巴黎音乐学院学琴,师从马歇;期间还跟随著名大提琴家帕布罗•卡萨尔斯学习,成为大师门下唯一的中国学生。回国后,她先后任教于外交学院(现国际关系学院)与上海音乐学院,以其严谨的教学风格培养出多位优秀的年轻音乐人才,还曾撰写《怀念敬爱的导师音乐圣哲--帕布罗•卡萨尔斯大师》等多篇颇具学术价值的文章。2010年,在上海市文联成立60周年之际,她作为曾出席“上海市第一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代表,获颁纪念证书。
多名沪上音乐家获盛誉
本报讯 12月24日,第二届“中华艺文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德高望重、贡献卓越的97岁的周小燕教授被授予此项奖的“终身成就奖”。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被授予此项奖的“艺文奖”。两位音乐家均获百万元人民币的奖励。“中华艺文奖”是由国家级学术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我国最高艺术奖,涵盖了表演艺术的广泛行当。
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评选日前在广州落幕,上海音乐学院两位八旬的教授何占豪、谭冰若获“金钟奖”终身成就奖。同时获此殊荣的尚有胡松华、于润庠、冯文慈、李重光四位功成名就的老音乐家。
12月23日下午,向上海两位获奖者的授奖仪式在上海文艺活动中心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徐沛东,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宋妍,市文联党组副书记、纪检组组长王依群,市文联巡视员、副主席迟志刚,市文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沈文忠,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等出席。仪式由市文联副主席、市音协主席陆在易主持。会上,宋妍代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及市文联向两位艺术家的获奖表示了衷心的祝贺,称赞他们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楷模,祝愿他们身体健康。杨燕迪代表上音院长许舒亚作了发言。
徐沛东向何占豪和谭冰若所在的上音代表授予了奖杯和证书。他说:“上海是中国音乐事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在音乐教育和音乐创作上都领先一步。一代又一代致力于中国音乐民族化和世界化的音乐家为后辈作出了榜样,如何用民族的语言将中国音乐推向世界,年轻一代要向前辈学习,扎根泥土、努力研究。”
在仪式现场,何占豪笑道:“我今年80岁,是‘80后’!总觉得终身成就奖是我的老师辈音乐家应该得的奖,我还没意识到自己老,听大家叫我‘何老’很不习惯。”他还谈到,自己不敢称有成就,取得的小小成绩都要感谢“前辈的无名英雄”,那就是“祖祖辈辈流传下的无数民歌、戏曲作品”。“世界上恐怕没有其他国家像我们一样拥有如此深厚的民族音乐资源。我常说自己没什么了不起的地方,都是学来的。《梁祝》中的感人乐句不是我写的,而是对前辈情思的学习、整理和提高。音乐作品的成功不是一二人之功,没有民族音乐资源的积淀,没有演奏家、音乐家的同心合作,作曲家只能是纸上谈兵。我获过的奖里,人民的夸奖最大。要对得起这个终身成就奖,就要写人民大众喜爱的作品。”
何占豪与陈钢合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闻名于世。何占豪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始终秉承“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的创作理念。他的作品除了富有戏剧性、抒情性外,还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与此同时,他也培养和推荐了一大批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的年轻艺术家。谭冰若把毕生心血都花在音乐教育和音乐理论研究中,主张社会主义音乐应该“大力弘扬民族音乐,积极普及古典传统音乐,严肃认真地引导通俗音乐”,令三者鼎足而立。在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任职期间,他除致力于培养外国音乐史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外,还多次被邀请到许多地方讲学。
“金钟奖终身成就奖”素来竞争激烈,今年全国就有两千多位超过80岁的音乐家“候选”。本届入选的六位杰出音乐家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力。(詹 志)
深情纪念桑桐先生90诞辰
本报讯 在上音校庆86周年到来之际,11月27日下午,纪念上海音乐学院原院长、上海音乐家协会原主席桑桐先生90诞辰的大型座谈会在上音举行。上音常务副院长徐孟东主持。会上,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音协主席陆在易,上音副院长杨燕迪,上音教授赵晓生和钱亦平等纷纷发言,深情回顾了桑桐先生在音乐教育、音乐创作、音乐理论诸多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及做出的重要贡献。
桑桐先生原名朱镜清,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培养了一批音乐人才;他在音乐理论研究,特别是和声学的研究成果显著;他的创作擅于将西方作曲技法巧妙地与中国民族文化相结合,因而他的作品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时代风貌和独特个性。
座谈会上还举行了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桑桐音乐创作文集》和《桑桐音乐文集》的首发式。当晚在贺绿汀音乐厅,举行了纪念桑桐先生的音乐会,上音师生演出了他的部分钢琴曲、协奏曲、管弦乐曲。(靳益延)
上海音协召开纪念司徒汉诞辰九十周年座谈会
本报讯 12月20日下午,由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办,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和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承办的“纪念著名指挥家司徒汉诞辰九十周年”大型座谈会在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举行。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音协主席陆在易,副主席余震,秘书长郭强辉,著名指挥家萧白、林振地,上海音协合唱专业委员会负责人与司徒汉故旧和“司徒汉指挥培训班”学员共五十余人出席。
座谈会由上海音协合唱专业委员会主任王燕主持。萧白,原上海音协合唱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郑会武,原上海乐团办公室负责人田沛泽,原上海乐团合唱团团长钱永隆,原上海乐团合唱团团员卢铭德、张福坤、王务荆,原上海市文化局音舞处处长李家骅,上海乐团业余合唱团团长束志平等相继在会上发言。大家深切缅怀了司徒汉先生的崇高品德和为中国音乐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与会者获赠了由陆在易作序并亲笔签名的司徒汉的遗作《合唱指挥12讲》一书。 (影 锡)
上海音乐家饮誉于温州
本报讯 今年是中国合唱一百年,中国合唱协会为表彰一些为中国合唱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艺术家和合唱团,今年早些时候就开始了终身贡献奖、杰出贡献奖和优秀合唱团的评选。11月25日,在温州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合唱节上,上海的马革顺、萧白荣获终身成就奖,还有三位是北京的严良堃、黄飞立、杨鸿年,均为八十岁以上的著名艺术家。此外,上海的陈良、吴克辛、吴国钧荣获终身贡献奖。陆在易、徐武冠、林振地荣获杰出贡献奖。按评选规定,终身贡献奖得主必须满八十岁,而杰出贡献奖得主必须满七十岁。
中福会少年宫小伙伴合唱团、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春天合唱团、洋泾中学男声合唱团、上海爱乐合唱团、徐汇文化馆合唱团和长宁区新泾田野合唱团等六个合唱团获全国优秀合唱团称号,六个合唱团的团长同时获优秀合唱团长称号。(何昌)
回眸得失 齐驱奋进
——记2013年上海音协年终总结交流会
本报讯 12月18日下午,上海音乐家协会召开了2013年17个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交流会,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音协主席陆在易及各专业委员会的负责人出席,音协秘书长郭强辉主持。今年上半年各专业委员会都顺利地完成了换届工作,因此郭强辉首先把当日出席交流会的各专业委员会的正副主任及正副秘书长逐一进行介绍,以便大家相互认识和联络。随后他说,今天的会也要贯彻中央八条的精神,要改变会风,每个专业委员会的发言不得超过5分钟,交流发言要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不要“前奏音”和“装饰音”,不讲套话空话。近3小时的交流会果然开得既精炼紧凑,又气氛热烈。
今年上海音协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在音协指导下,成功进行了17个专业委员会的换届选举,新老班子交替正常有序,而且各专业委员会新当选的班子马上能进入“角色”,再接再厉地开展本专业委员会的各项活动,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专业委员会工作的根本,是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结合音协工作重点和社会需要组织各种活动,从而服务社会,提高自己,扩大影响。今年不少专业委员会都举办了颇具水准的音乐比赛。钢琴专业委员会联合多家单位举办了“2013全球华人微博钢琴大赛”,首创以网络微博与钢琴比赛相结合的形式,辅以专业权威的国际评委阵容,开拓了崭新的钢琴比赛的平台,取得了了广泛的好评和影响。此外,琵琶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五届全国琵琶比赛、小提琴专业委员会和大提琴专业委员会分别举办的第三届华东地区“海曲杯”少儿选手比赛、管乐专业委员会举办的“杨浦杯”上海第八届非职业管乐团队比赛、二胡专业委员会举办的首届沪浙青少年业余二胡比赛、电子键盘专业委员会举办的2013年同级别电子琴大赛、吉他专业委员会举办的西班牙古典吉他大赛、手风琴专业委员会举办的“霍纳杯”手风琴比赛、声乐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八届长三角青年歌手大奖赛、民族管弦乐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三林杯”上海市江南丝竹邀请赛等等,都发现和扶持了一批批年轻的艺术人才,推动了社会性的音乐活动,促进了本专业委员会的业务发展和继往开来的创新精神。
今年一些专业委员会还开展了规模较大的专项活动。合唱专业委员会积极参与为期半年的上海首届市民文化节的组办,与上海爱乐合唱团联合举办了《致先驱者——中国合唱百年纪念音乐会》、与仙霞新村社区文化中心联合主办了《纪念王洛宾诞辰100周年专场演唱会》,所举办的《庆贺马革顺先生诞辰百年音乐会》、纪念著名家司徒汉诞辰90周年座谈会等,都富有特色,获得了赞誉。合唱专业委员会编印的《2012-2013上海合唱新作演唱会合唱新作专辑》首发后反响热烈,受到专业和业余合唱团体欢迎。管乐专业委员会一向以活动多、规模巨、成就大著称,每年“上海之春”期间,它都组织众多管乐团队在沪展演。今年在“上海之春”里,它组织了来自本市和其他省市的26支管乐团队参演,推动了各地管乐团队的艺术交流和管乐事业的发展。小提琴专业委员会在连续举办两届华乐地区及一次全国师资培训班的基础上,今年夏天又举办了全国第二届小提琴师资培训班,得到了上海音协和上音附中的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专委会在整个师训过程中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课程配置,组织了权威的教授上课,周到耐心的师训安排,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无商业性的办学宗旨,都得到了学员们的认可和称赞,使师训达到了预期目的。
为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和加强自身的理论建设,各专业委员会都很注意开展学术活动,纷纷举办研讨会和讲座,把实践活动与研究结合起来,以期不断达到新的艺术境界。音乐文学专业委员会很重视对学会中的词作家举办创作研讨会,今年就与有关方面共同主办了“黄持一七十寿辰暨歌词作品研讨会”,总结交流词作家黄持一多年创作歌词的成果、特点和经验。同时此学会还积极组织词作家们投入上海市委宣传部发起的“我的中国梦”的歌词创作。古筝专业委员会陆续举办的“郭鹰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研讨会”、“范上娥创作筝曲的演绎解析”、“话说汕头埠的筝弦艺术讲座”等,均具有专题性的学术探讨,使与会会员收益匪浅。手风琴专业委员会特邀中国音协手风琴学会会长李聪教授主讲的“中国手风琴多元化发展之路”的讲座,不仅分析了国际上的手风琴多元化发展之路,而且提出了中国手风琴发展要走民族化、中国化之路的概念,给与会者诸多启示和思考。吉他专业委员会召开了“2013年上海音乐家协会吉他教学、考级研讨会”,充分肯定了成绩,分析了吉他教学及考级的现状,达到了共识。
专业考级仍是大多数专业委员会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由于各专委会配备优秀老师教学和辅导,编印符合实际的考材,热情周到的服务,公平公正严格的评判,便使考级人数有了明显增加,考级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钢琴专业委员会的考级人数继续领先,并始终处于考级高水准的状态。古筝专业委员会今年考级人数达到13000人次,净增约10%。成立较晚的竹笛专业委员会,今年考级人数也达到了2000多人,而且合格率达到了98.9%。大提琴专业委员会虽然考级人数仅400多人同,但已是努力工作后考生连续第四年递增的结果。儿童专业委员会和流行音乐专业委员会等几个专委会尽管没有考级的任务,可仍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儿音会参与了今年“上海之春”儿童音舞精品专卖展演,还开展了“第三届小音乐家评选”的工作,所举办的“童年金曲演唱活动”已成为有影响的儿音会品牌项目。流行音乐专委会与淀山湖森林度假村共同成立了上海音协流行音乐专委会的创作基地,并举办了“森林的呐喊——2013上海流行音乐文化交流活动”。为倡导文明的婚俗新风,流行音乐专委会特将常务理事、作曲家李汉颖作曲的原创歌曲《我们结婚啦》的播放版权捐赠给静安区婚姻登记中心。
在总结交流会上,各专业委员会还满怀信心对2014年的工作进行了展望,纷纷制定出发展和提高的新计划,力求更上一层楼,原判取新成果。
陆在易仔细聆听了各专业委员会交流发言,最后他说,每年的这个总结会是很好的传统,各专业委员会没有一个缺席的,各个专业委员长会是协会的支脉,大家的工作做好了,协会的工作也做好了。大家的发言言间意赅,突出主题,有的放矢,是个很好的交流会。各专业委员会的每件、性质不一样,可都是开动脑子做工作,活动方向明确,内容丰富,各具亮点,成绩显著,向大家表示祝贺。他特别指出,这次总结会是各专业委员会领导班子调整后召开的会议,从调整后套牢 工和情况来看,基本面是好的,基础是好的,但是还要好上加好,要不断加强团结,工作是有商有量。大家在工作中要注意普及和提高的关系,要两者兼顾,其实这也是各专业委员会应该始终奉行的宗旨。这方面合虽专业委员会比较注意。他希望在2014年里,各专业委员会多与协会沟通,把工作做好,并以此增加自身和协会的活力。(欣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