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讯-年份
上海音讯期刊

第4期-第2版

2014/1/26 16:23:08

上音附中迎甲子 桃李芬芳遍域中


本报讯 11月27日起,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隆重举行了建校60周年庆典活动。校庆期间共举办系列活动8场、专业教学活动21场、系列音乐会16场。
27日9时,“上音附中第一任校长程卓如铜像揭幕仪式”拉开了校庆活动的序幕。会上,上音院长许舒亚,上音附中校长方蕾,以及汝洁教授、指挥家卞祖善和程卓如儿子杨大经相继致辞。上音常务副院长徐孟东、上海音协秘书长郭强辉和江明惇、刘诗昆、黄祖庚、涂祖孝、丁芷诺、赵基阳、赵诞青、卢建业、戴树红等教授出席了活动。
随即举行了“校长论坛”,中国九大音乐学院附中校长齐聚上海,围绕“如何坚持音乐精品化,国际化教育模式、加强教学内涵建设”的主题进行探讨。
26日晚的“海内外校友音乐会”演于上海音乐厅,演出近四个小时。年过九旬的周小燕先生也兴致勃勃地出席观听。从上音附中走向世界各地的校友们争相回到母校献艺庆贺:中国著名钢琴家刘诗昆,洛杉矶爱乐的王冰,旧金山交响的刘韵杰,底特律交响的马科,芝加哥交响的侯雷,巴黎国家歌剧院乐团的张跃,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小提琴家钱舟,任教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中提琴家萧红梅,在欧洲歌剧舞台扮演各种角色的歌唱家朱慧玲,德意志城市爱乐的圆号首席顾聪,德国不来梅交响的长号首席朱玮,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的大提琴家马新桦、小提琴家黄蒙拉和钢琴家解静娴,职业演奏家张乐、秦立巍、陈佳峰、孙颖迪、宋思衡等分别献演拿手曲目,充分展示了上音附中一个甲子以来的教学成果和辉煌成绩。
在27日晚的“校庆庆典音乐会”上,上音指挥系主任张国勇执棒《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开始了建校60周年庆典的系列音乐会,参演者为附中近年来在国内外比赛中摘金夺银的优秀学生代表。附中教师赵晓鸥指挥的《茨冈》,由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小提琴比赛金奖得主张金茹独奏;指挥家张洁敏执棒的《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由第75届施坦威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中国区总决赛专业B组一等奖和李斯特大奖的获得者闵嘉欣弹奏。最后著名指挥家陈燮阳执棒与上音附中青少年交响乐团合演了《沃尔塔瓦河》及《轻骑兵序曲》,博得全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庆典音乐会完满落幕。
在附中校庆60周年系列活动中,除专场演出外,尚有“聘请艺术顾问”、“退休教师茶话会”、“大师授课”、“专题研讨”等内容。
上音附中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一所中等音乐专科学校。1951年6月2日,贺绿汀提出“恢复少年班”的倡议,同年10月,“少年班”开学。1952年,行知艺校音乐组并入少年班。1953年正式建校,更名为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1956年,学校定名为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
60年来,上音附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坚持“继承传统、夯实基础、勤于实践、历练精品”的办学思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名扬四海的中国音乐家,在祖国和世界的舞台上绽露音乐才华,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
当前上音附中正不断遵照贺绿汀院长关于“希望全体师生努力把我国音乐文化摇篮的上音附中办好”的嘱托,再创新的辉煌! (周 菲)

 

甘璧华教授再论古柏杜琳娜
本报讯 12月5日下午,在上音校庆86周年之际,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邀请系里的甘璧华教授再次向100多名系里师生及校外前来的同行,做了《恢复和声交响的自然属性——古柏杜琳娜灵感的源泉与成功的经验》的专题报告。
甘璧华教授是著名的和声专家,是专题研究当代俄罗斯世界著名作曲家索•古柏杜琳娜的学者。她在上世纪90年代作为上音赴俄罗斯深造的访问教授,不仅多次与古柏杜琳娜和俄罗斯世界著名的和声理论家尤•赫罗波夫深入交谈,探讨有关这位闻名于世的女作曲大师的创作历程、创作成就、创作源泉等一系列重要课题,而且据此撰写了许多研究和总结古柏杜琳娜的学术著作及论文,或在俄罗斯出版,或在国内报刊发表。同时她还在国内的和声学术会议和上音几次专题报告,介绍古柏杜琳娜,使原来在中国音乐界不太为人知晓的古柏杜琳娜在中国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和广泛影响。中国音乐团体陆续演出古柏杜琳娜的作品,中国音乐院校邀请她来华访问讲学。
顺应上音作曲系师生及校外同行深入了解古柏杜琳娜的热切愿望,甘璧华教授遂再次做了上述的专题报告。她用详尽的论述,生动的视频,从古柏杜琳娜的多部作品出发,分析了古柏杜琳娜创作中的“自然泛音中的两个‘自然比’”,即“与西方的大小调体系相符”的“等差比”;“与东方的五声音阶体系相符”的“黄金比”。以及她的作品中这“两个自然比的融合”等作曲特征。这场专题报告,实质也是甘璧华教授与上音作曲系从1991年至1996年,用5年时间研究古柏杜琳娜如何用和声音响“恢复人类精神完整性”成果的展示。有关古柏杜琳娜创作中自然泛音的两个“自然比”的解密,于1997年在上海和1999年在莫斯科的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就被国内外学者认为甘璧华教授的此项研究是和声理论中具有“爆炸性意义”的“重大发现”。她写作的《东方感受方式古柏杜琳娜作品中的再现》一书于1999年3月在俄罗斯出版,随后此书被列入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中古柏杜琳娜词条文献中。甘璧华教授此次做的专题报告,对与会者进一步探索古柏杜琳娜创作的秘密,对探索她的创作思想等课题将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 (曲 日)

 

北美“鳟鱼”游入上海
本报讯 应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邀请,美国TCU大学七位音乐教授,于12月21日在东艺的2013东方市民音乐会的“晚场版”中,举办了“远方的鳟鱼——陆元雄和美国TCU室内乐团音乐会”,演出了舒伯特的《A大调钢琴五重奏“鳟鱼”》、莫扎特的《降E大调单簧管、中提琴与钢琴三重奏》、克鲁塞尔的《降E大调单簧管与弦乐四重奏》;并为这次访沪演出,特别改编和演出了两首中国作品,即美国作曲家马丁•布莱辛格根据陈歌辛的歌曲《夜上海》编配成的同名室内乐,以献给上海听众,献给改革开放后流光溢彩的生机勃勃的夜上海;另一首是这次同时来沪的TCU大学作曲系教授布莱希•费尔南多根据陆元雄的提议,以贺绿汀的歌曲《天涯歌女》编配成的同名室内乐,作为陆元雄对就读过的上海音乐学院的老院长贺绿汀诞生110周年的纪念。
生于上海的陆元雄,先后在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和本科学习钢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屡次获得学校颁发的奖学金及表彰,到美国留学深造后,琴艺有了长足的进步。他是首位以低音提琴在多个美国国际比赛获大奖和考入美国职业交响乐团的中国低音提琴演奏家。他先后在两所大学兼任低音提琴教授,现为美国TCU大学音乐学院终身教授,是首位担任美国低音提琴教授的中国音乐教育家。陆元雄几次担纲主持美国低音提琴协会的年度活动,明年他将在TCU大学继续主持和组织国际低音提琴协会的各种演出、大师班,邀请国际一流低音提琴演奏家和教授与会,其中包括现居于加拿大的享有世界声誉的低音提琴大师盖瑞•卡尔。陆元雄将在卡尔的独奏会中与大师合作演出二重奏。目前美国低音提琴界都知道“来自中国的陆”。
对故土,陆元雄怀有深厚的感情,始终不忘培养他成长的祖国、老师及其他亲友。虽然在美国乃至世界功成名就,多年来他都每年趁休假返回故土,或举办音乐会、或举办大师班、或担任国内低音提琴的客席教授和评委。近几年他更是充分利用TCU大学音乐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组成室内乐团为上海听众和外省市听众演出,大力推介室内乐艺术,热情奉献高雅美妙的精神食粮。这次返沪,他先后为东艺听众会员和上海交响乐爱好者协会会员举办了两场讲座,分别介绍了低音提琴的发展历史、演奏技巧和演奏曲目,以及美国当前的音乐团体状况及美国听众的音乐生活等等,深受与会者的欢迎。除与本校同事在东艺举办室内乐音乐会外,陆元雄还带领其他来沪的六位同事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举办了一次对口专业的大师班,使参加的师生获益良多。陆元雄又应本市学习低音提琴学生的要求,为他们进行了辅导。
北美“鳟鱼”游入上海的演出,展现了TCU大学里名闻遐迩的钢琴教授、小提琴教授、大提琴教授、中提琴教授兼弦乐系主任、单簧管教授兼木管系主任和低音提琴教授陆元雄的精湛的技艺和高深的修养,激起场内阵阵赞赏的掌声。在他们演奏依据两首中国歌曲编配成的乐曲时,经陆元雄介绍了编配此两首作品的背景后,更加浓了场内的热烈气氛,掌声经久不息。TCU大学音乐教授们对上海听众的音乐水准和理解乐曲的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据东艺2014年东方市民音乐会安排,明年5月17日陆元雄将再次来沪,与TCU大学音乐学院的管风琴演奏家和钢琴家,举办低音提琴与管风琴的重奏音乐会。 (田 衣)

 

《致先驱者—中国合唱百年纪念音乐会》举办
本报讯 11月20日晚,在贺绿汀音乐厅举办了一场《致先驱者—中国合唱百年纪念音乐会》。此音乐会由上海音协主办,音协合唱专业委员会、上海爱乐合唱团承办。曲目全部选自中国百年合唱历史的第一阶段即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带来合唱启蒙期的经典合唱歌曲。在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萧白和上海爱乐合唱团艺术总监叶韵敏的共同指挥下,近90位团员演唱了李叔同、青主、萧友梅、赵元任、黄自的作品:《春游》、《送别》、《春江花月夜》、《叫我如何不想他》、《大江东去》、《山在虚无缥缈间》、《踏雪寻梅》、《别校辞》、《目莲救母》、《渔阳鼙鼓动地来》、《海韵》、《春思曲》、《问》,以及抗战初期的《抗敌歌》和《旗正飘飘》。其中,萧友梅于1927年,以民族传统的联曲形式写成的36句七言诗《春江花月夜》极少与世人见面,他为北师范音乐系毕业生所写的《别校辞》,是问世后的第二次演出。演出时,萧白对每首作品作了细致入微的讲解,并介绍了每首作品的创作动机和背后的故事。
此场音乐会也是对原上海合唱团团长、著名指挥家司徒汉诞辰90周年的纪念。 (春 麒)

 

上海音协交流钢琴考级工作
本报讯 为更好地推动和完善钢琴考级工作,加强郊区考点之间的经验交流,10月30日下午,上海音协召开了2013年钢琴考级部分教师、艺校、郊区考点负责人交流会议。各方面的负责人及钢琴教师等40多人与会。
会议总结了今年钢琴考级的得失,介绍了明年的网上考级报名流程,以及考前辅导和优秀生汇报演出等事宜。会上,郊区的代表结合考点情况进行了交流发言,并对音协考级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钢琴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就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 (江 勤)

 

“我的中国梦”原创歌曲评选揭晓
本报讯 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主办,市音协、市群艺馆等单位承办的“我的中国梦”原创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从今年5月启动以来,在全市掀起了唱响“国家好、民族好、大家好”的活动热潮。
至截稿日组委会共收到投稿作品1114首。9月25日,上海音协主席陆在易、副主席余震、秘书长郭强辉等专家对投稿作品进行了审听,选出30首优秀作品进入下一轮评选。12月23日,经过网络投票计算、现场观众打分,以及徐沛东、魏松、钱文忠、王丽萍、周冰倩五位评委的评选,有10首原创歌曲获得金银铜奖。邓威彬作词、王晓宁作曲的《中国梦想》(合唱)和王平久作词、赵兆作曲的《我的梦》获金奖。《圆梦》、《梦起东方》、《日出东方》获银奖。《让梦想起飞》、《红》、《爱没有距离》、《信仰年轻》、《中国梦》获铜奖。 (吴 孙)

 

纪念郭鹰先生诞辰100周年活动举行
本报讯 今年正值中国著名古筝艺术家、潮州派古筝一代宗师郭鹰诞辰100周年。
12月21日,纪念他的系列活动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活动包括一场“回顾郭鹰先生音乐历程研讨会”、两场专题讲座及一场纪念音乐会。上海市文联党组副书记王依群,上海音协主席陆在易,著名音乐家陈安华、范上娥、郭雪君、闵惠芬等出席纪念活动。音乐家们深情回忆了郭鹰先生的生平,并在音乐会上演出了《寒鸦戏水》、《过江龙》等多首潮州筝派的代表作品。
郭鹰先生在1952年,就录制了中国最早的古筝唱片《寒鸦戏水》,在国内外民族音乐界广为流传。他一生致力于传播和发展古筝艺术,从事古筝演奏、教育事业60多年,为潮州派古筝艺术在江、浙、沪、宁及全国的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顾 振)

 

“黄持一歌词作品研讨会”举行
本报讯 日前,由上海音乐文学学会主办、上海浦东书院镇支持、浦东南汇歌友会协办的“黄持一歌词作品研讨会”,在书院镇文化中心举行。研讨会由上海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陈念祖主持。
上海音乐文学学会会长汤昭智对黄持一40年来的歌词创作历程,作了三方面的概括:一是对生活的热爱,因而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二是对艺术的热爱,故会笔耕不辍,孜孜不倦,坚持至今;三是有一个美丽的梦想,才能自我突破,永葆创作青春。
黄持一在各类报刊发表歌词、歌曲、词评等作品已达3000多首,获得全国及省市级奖项200多个。他创作的许多歌词经施光南、王洛宾、田光等名家谱曲后被广为传唱。其中《种下1999棵团圆树》(罗斌曲)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我从小城来》(谷建芬曲)被中央电视台搬上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有16首作品被选入国家的各种音乐教材。李谷一、刘秉义、蒋大为、张也等众多著名歌唱家都选唱过他的作品。
与会的词曲作家们对黄持一的歌词创作进行了发言述评,并高兴地参观了“黄持一歌词创作工作室”。
(闻雪惠)

 

上海获“金钟奖”二胡手汇报演出
本报讯 12月20日晚在贺绿汀音乐厅,上海音协二胡专业委员会主办了“锦瑟——2013中国音乐‘金钟奖’上海获奖选手(二胡)汇报音乐会”。上海音协秘书长郭强辉、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上音民乐系教授王永德等出席音乐会。在今年第九届“金钟奖”比赛获奖的上音四君子组合及应怡婷、陆轶文等演出了多首“金钟奖”委约曲目,他们近乎完美的演奏赢得了满堂彩。
“金钟奖”比赛目前是中国音乐最高规格的比赛,每一届“金钟奖”二胡比赛都会涌现出一批优秀演奏人才。本届比赛同时举办了16岁以下的少儿二胡比赛(又称“小金钟”)。通过上海音协、上音选拔出来的上海选手在本次大小金钟奖比赛中不负众望,取得了优异成绩。 (敖 湖)

 

周碧珍逝世
本报讯 著名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周碧珍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12月17时上午8时3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3岁。周碧珍祖籍广东中山,1921年生于上海。先后就读于国立重庆歌剧学校、重庆国立音乐学院分院、国立上海音专等。抗战胜利后她因参加进步运动而被捕。新中国成立后,她陆续在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音工团、上海乐团、上海合唱团、上海歌剧院任独唱及教学。抗美援朝时,她曾赴朝慰问演出。作为独唱演员,她陆续到多个国家和港澳地区演出,获得高度赞誉。她录有多种唱片,写有50多篇音乐文章,其中包括近年她以耄耋之年不辞辛劳为上海音讯撰写的几篇文章。她任过人大代表、市妇联执委、市高级专业职称评委,为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作了可贵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