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承武 1932年出生于浙江温州,18岁时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文工团赴朝鲜创作演出。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次年转入指挥系,师从杨嘉仁教授和苏联指挥专家迪里洛也夫。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其时协助著名指挥家黄贻钧参与上音管弦班的培训工作。后任上海舞蹈学校和上海芭蕾舞团管弦乐团指挥,指挥演出了多部中外舞剧和舞蹈作品,也常举行交响音乐会,曾作为客席指挥,与上海交响乐团等合作。
1982年9月至1983年7月,根据中法文化交流协定,他去法国考察进修,期间应邀指挥了已有100多年历史、被誉为巴黎三大乐团之一的拉穆勒交响乐团,除指挥了欧洲古典名曲外,还在法国首演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1985年他任上海舞剧院副院长,次年获上海市文联颁发的文学艺术奖。
他首次指挥演出并录制成音带和唱片的有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交响作品《油画五帧》、《帕米尔风情》、《向往》和大型舞剧《白毛女》、《大禹》等数十部优秀之作。
9月15日,指挥泰斗黄晓同80岁生日之际,陈燮阳、余隆、张国勇、杨又青、林友声、王永吉、阿不都热合曼•阿尤甫、俄珠多吉8位各地指挥界的掌门人,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共同执棒上海交响乐团,以一台“耄耋桃李——黄晓同师生专场”音乐会为恩师庆生。音乐会结束前,学生们共同推上蛋糕与全场观众为黄晓同齐唱生日歌。
“人民心中的梦”唱响国家大剧院
《中国,我可爱的母亲——陆在易作品音乐会》在京献演
本报讯 9月5日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奔赴前去的上海音乐家成功献演了《中国,我可爱的母亲——陆在易作品音乐会》。次场音乐会以“人民心中的梦”为主题,精选了一批陆在易的优秀作品,由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组委会特别推介演出。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组委会主办,上海文联艺术促进中心承办,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协办。主办方希望通过组织《中国,我可爱的母亲——陆在易作品音乐会》进京演出,以音乐艺术的形式体现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和扩大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影响,促进和推动南北音乐界的创作交流与合作。
此场音乐会呈现了我国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陆在易的部分代表作。由著名指挥家陈燮阳执棒,上海歌剧院合唱团担任合唱,“百年名团”上海交响乐团演奏。著名歌唱家廖昌永、方琼、周进华携手优秀青年歌唱家熊郁菲、韩蓬任领唱、独唱。此场音乐会演奏演唱实力强劲,可谓当前上海乐坛的最佳阵容。
音乐会的序幕是合唱序曲《在十八岁生日晚会上》。这是陆在易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满怀激情献给当代青年的一首单乐章混声合唱曲。曲调流畅而潇洒,感情炽热而奔放,充满了蓬勃朝气和青春活力。该作自1990年12月在上海乐团举办的《珍惜吧!青春年华——十八岁成人典礼》专题音乐会上首演以来,无论是乐队伴奏的完整版还是钢琴伴奏的简缩版,均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该作曾获第十四届“上海之春”优秀作品奖,即于2010年5月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创办50周年庆典音乐会》上演出。
在合唱音画《行路难》之后,是混声合唱与乐队《雨后彩虹》。这是一首充满抒情浪漫意境的混声合唱曲,和声色彩瑰丽,旋律清新优美。陆在易通过对雨后彩虹这一意象的艺术抒发,表达了心中的美好理想和绚丽憧憬;并将这美好感情的归宿,指向了改革开放初期欣欣向荣的祖国。该作自1984年在第十一届“上海之春”首演以来,一直受到众多合唱团的青睐,成为广泛传唱的合唱曲目,后于 1993年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评选为“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
由陆在易作曲的歌曲《望乡词》,歌词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作。于右任自1949年去台湾后,无时无刻不思念故乡,在衰老病痛之中写下了这首诗。此诗在他去世之后,才被家人发现。此诗本无题,现标题为作曲者所加。歌曲《望乡词》于2003年获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类榜首。2008年,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独唱音乐会,在演唱该作时因感情投入,一曲唱罢泪流满面,令全场为之动容。
音乐会演绎的最后一曲,是陆在易最享有盛名的代表作——音乐抒情诗《中国,我可爱的母亲——为大型合唱队与交响乐队而作》。这是一部以第一人称的自白形式写成的交响合唱作品,取材于烈士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这也是陆在易创作情感最为投入、写作时间跨度最长的一部作品,完成初稿便历时一年零八个月(曾因病几度停顿),其后又花数月时间进行修改加工。作品通过方志敏在狱中、在就义前等特定时空下的心灵独白,典型地概括了古往今来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赤子之情,充满着崇高的思想、壮美的情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创作过程中,陆在易曾多次情不自禁地流泪痛哭,经常处于心灵和情感的颤抖中而不能自拔,这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是很罕见的。
有评论家指出,音乐抒情诗《中国,我可爱的母亲——为大型合唱队与交响乐队而作》在艺术方面实现了两个重大突破。首先是将自传体的文学名著移植到音乐作品上,通篇采用第一人称自述形式写作,注入了更多的主观感情成分,听来就像主人公的灵魂在歌唱,十分打动人心。这种写法在我国大型合唱创作史上,还是首次,无疑是一次重大突破。其次,作者除在作品中保留了抒情性、歌唱性等一贯的风格特点外,又根据内容需要注入了诸如强化戏剧性的紧张度和张力、扩展感情表现的幅度和力度、采用宣叙调的写法乃至将其构成类似歌剧中的独白场面、发挥乐队的交响性功能乃至将其构成相对独立的器乐插段等新的表现因素,令其以往明朗、清秀、柔美的乐风为之一变,使该作更深沉、更浓烈、更富阳刚之气,这无疑是作者个人风格的一次重大突破。该作曾先后荣获第十五届“上海之春”优秀作品奖榜首、上海市文学艺术界最高荣誉奖上海文学艺术奖、宝钢高雅艺术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同类型艺术品种榜首、中国音乐金钟奖等多项大奖。
此场音乐会演出的其他作品,还有抒情歌曲《为你祝福》、《祖国、慈祥的母亲》,艺术歌曲《桥》,管弦乐《夜林酣舞》等。这些作品大都以爱国主义为主题,曾在“上海之春”首演。从这些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陆在易在思想精神和艺术质量上的努力探求、鲜明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轨迹。著名作曲家朱践耳这样评价过陆在易的创作:“陆在易的作品形式上是高雅的,但语言上又是接近群众的。”
“上海之春”创办于1960年,以推出新人新作为主要宗旨。半个多世纪以来,“上海之春”推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人新作,经过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其中许多新人成为名家大师、不少新作成为传世之作。作为一位突出的代表性人物,陆在易在1961年时便有作品参加第二届“上海之春”;从1982年的第十届起,“上海之春”连续几届都有他的作品,成为一颗令人瞩目的“作曲新星”、成为全国著名的作曲家。陆在易不仅是“上海之春”的参与者、亲历者,而且是“上海之春”的组织者、策划者。从2008年起,陆在易担任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组委会副主任、艺委会主任,为“上海之春”的发展、为本土原创力量的培养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力。可以说,陆在易与众多老一辈音乐舞蹈艺术家一样,伴随着“上海之春”的成长与发展,见证和培育了大量艺术家和优秀作品的诞生。
首都音乐界人士和许多听众兴致勃勃地观赏了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陆在易作品音乐会,高度赞赏他在现代音乐创作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以及在创作方面体现出来的使命感、炽烈激情和炉火纯青、别具一格的作曲技巧;同时赞扬了上海音乐家在演奏演唱时所体现的高水准、高质量。首都媒体对此场音乐从作品到演出都作了许多报道和好评。
据知,此场音乐会还将于9月26日在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基本由“原班人马”为沪上听众再献演一场。 (施文廉)
朱践耳向上图捐赠手稿
本报讯 闻名中外的作曲家朱践耳于近日将自己的374件音乐手稿无偿捐赠给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此前上图中国文化名人馆接受捐赠的名人手稿多为文学家,如朱践耳这样的音乐大家并不多见。
数十年来,朱践耳的创作涉猎音乐领域多个体裁,他在苏联留学创作的《节日序曲》和交响大合唱《英雄诗篇》脍炙人口;他创作的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和《接过雷锋的枪》流传至今。尤其是60岁后,他集中精力创作的一部部交响曲,更成为我国当代交响乐新作品中开创崭新一页的精品力作,在国内外乐坛获得很多奖项和赞誉。此外他在民乐、室内乐、舞蹈音乐等方面的创作也颇多建树。
朱践耳大量珍贵和与时代同步的音乐资料,是研究他和研究当代中国音乐创作的历程及经验的宝贵材料。朱践耳的音乐手稿干净、规范,总是一目了然、清清楚楚,为同行的借鉴和专家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像他这样如印刷出来的音乐手稿,在我国音乐界也是罕见的。
这次他向上图捐赠的音乐手稿共有九大类,其中各个时期的乐谱手稿占了很大比重,有209件。91岁的朱践耳捐赠后说:“有些人会觉得创作手稿是我私人的东西,绝对不能公之于众,也许一公开,别人看了就会觉得不稀奇了。但我不管这些。我的一切来自于人民,也要回归于人民,它们或许会让后人和同行得到一些灵感,你们觉得哪些可以用就用,我不会觉得这么做泄露了我的秘密。”朱践耳的这次捐赠,可以说是他为我国音乐事业所作的又一次品格高尚的无私贡献,是留给我国音乐宝库的重要精神财富,有着长远的意义。 (曲 阳)
上海音协召开八届九次常务理事会
本报讯 8月7日晚,上海音协召开八届九次常务理事会。市文联党组副书记王依群,音协主席陆在易,副主席闵惠芬、徐孟东、杨燕迪、余震等出席。会议由音协秘书长郭强辉主持。
会议首先听取了音协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的汇报。上半年音协以举办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为工作重心,策划举办了开幕式音乐会、海上新梦VII新作品音乐会、全球华人微博钢琴大赛、田丰诞辰80周年音乐会等多项活动,努力推动了本市音乐创作繁荣、推动了音乐人才成长。与会者肯定了协会上半年的工作,并对下半年的几项工作,如海上新梦VIII新作品征集、2014年国际声乐大赛筹备等提出了建议及意见。
会议还就上海音协所属各专业委员会新一届主任候选人进行了审议;对之前存在争议的古筝、民管会领导班子进行了讨论,并明确了主任人选;对古琴、唢呐申请成立专业委员会给予暂缓的决定。 (殷习)
各专业委员会顺利换届
本报讯 上海音协各专业委员会已于今年上半年顺利完成选举换届,经上海音协八届九次常务理事会审定,现将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名单予以公布。
钢琴专业委员会:唐哲;声乐专业委员会:魏松;合唱专业委员会:王燕;大提琴专业委员会:刘大海;小提琴专业委员会:方蕾;流行音乐专业委员会:周建潮;民族管弦乐专业委员会:闵雪生;手风琴专业委员会:王从余;音乐文学专业委员会:汤昭智;儿童音乐专业委员会:席恒;吉他专业委员会:费维耀;电子键盘专业委员会:金晓平;管乐专业委员会:孙铭红;二胡专业委员会:段皑皑;竹笛专业委员会:唐俊乔;古筝专业委员会:王俏蔚;琵琶专业委员会:张铁。
(应 锡)
烁渊有限公司举办何占豪80寿辰庆生活动
本报讯 8月29日晚假座上海市科学会堂,上海烁渊艺术策划有限公司举办了庆贺著名作曲家何占豪80寿辰庆生纪念活动。何占豪夫人张玲敏,市科协副主任李虹鸣,市音协副主席徐景新,电影艺术家曹雷、童自荣、赵静,京剧艺术家唐元才,作家马尚龙,美术家王震坤 ,语言艺术家陆澄,东方广播公司故事广播频率总监赵洁等到场祝贺。烁渊艺术策划有限公司总监朱烁渊主持。
出席者纷纷讲话,赞赏何占豪教授在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以及社会活动中取得的显著成就。精神矍烁的何占豪对出席者的祝贺表示衷心感谢,表示将继续为国家的音乐事业不懈努力,并向出席者赠送了他最新出版的作品乐谱。庆生活动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詹 志)
上音李继武教授在英获誉
本报讯 日前,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李继武被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授予该院院士(FRAM),以表彰他在音乐教育事业及在大提琴演奏艺术取得的突出成绩。当日该院主持人宣读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授勋评审委员会对李继武成绩作的评价及颁奖令后,即由英国皇家哥劳斯特公爵夫人向李继武颁发了院士证书。
依据1830年英国皇家的宪章,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院士仅授予毕业于该院,并在音乐艺术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其院士封号只授予在世的300位音乐家。现任柏林爱乐乐团音乐总监的西蒙•拉特尔也曾被授予该院院士。(田衣)
短 讯
日前,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左翼建先生向协会捐款人民币壹万元,用于推动上海音乐事业的发展。上海音协衷心感谢左先生的慷慨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