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仰•簇新
——黄晓同八十华诞师生音乐会
伊 恩
“八十成页”。这是书画大家黄宾虹的自勉。像他一样,如今硬朗厚实、一向低调默默耕耘的黄晓同先生也已抵达了他该拥有的学术之巅。那是一种怎样的境界,诚如他的祖训所言:来一世做一事。黄老倾其毕生精力所为,在探寻指挥艺术之奥这件事上,做得坦然而又那么富有深意,博采众长,集德奥俄罗斯体系所成,又借鉴日本斋腾小泽体系于一炉,提供了一种有益于指挥修行者研习的独特路径和方法。将乐感和技艺之规范合而为一,简约灵动,朴实凝重,令人回味无穷。
记得在一九八五年七月上音指挥系的一次惯常讲座中,由他主讲示范《指挥法的相对性》的专题课上,他所举的莫扎特《哈夫纳交响曲》开篇的例子,一招一式、缓缓道来、从容自在。那层洞悉挥运法门的力量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学子和听众。他所执意的点和线,那些对乐队音响的眷顾,对曲式织体和乐队音响色彩的规范把握,与阿 巴多的恩师斯瓦洛夫斯基所倡导的精确与灵动为一体的挥运所求是那样的相吻,可谓如出一辙,殊途同归。与小泽点线分明的特点也有所相应。只有对指挥法的那些精妙能够烂熟于心的人才能做到此层。
时过境迁,已是新世纪的2013年。面对世界古典乐坛指挥流派的重新分化与合一,人们对指挥艺术的所求与审美眼界已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有所不同,甚至相去甚远。然而,作为俄罗斯大师高克(比穆拉文斯基还早)门下的优秀学生,黄老自1960年以来,无论世风如何,他都坚守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做着独属他的“幕后”推手工作。在某些层面上,可以说,终其一生,他的旨趣就似逡巡在这个点与线的挥运之中,如同书法的顿挫悠扬,拳术的行意莫测。来和去——仅在这个当下灿然绽放。这就是9月15日晚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由上交主办的这场“耄耊桃李”命名的音乐会。他的八个已在社会上均获殊荣的学生,分别以各自不同的挥运方式和诠释之角,印证着黄老在指挥艺术上的独具匠心和隽永诗意。每个人似重又沿着高克——黄氏的路径,在台上尽情演绎着、簇新着不同的演绎个性和风貌,令人感叹。
第一位上场的余隆在黄老的严呵下,终有所成。以心理性平衡又扩散的行运之风,为他今天拓展全新的艺术格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的威尔第《命运之力》序曲,激情又富歌唱性,很顺畅。如果再有一些冷隽,或许会更好。杨又青难在国内舞台上见到。这次的倾情亮相,使人颇感意外、印象深刻。他近乎模仿又创意的走着黄老的挥运样式,规范又精确,将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处理得分寸有致,力度恰当,具有鲜明的示范性。维吾尔族的阿不都热合曼•阿尤甫指挥的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序曲热情直率、流畅,乐句间的音响色彩如果调泽得更匀,演绎会更富质感。张国勇的出场,虽有主持人一时忘词而给现场的气氛打了折扣。然而,这些丝毫没有影响他的现场驾驭。他的威尔第的《纳布科》序曲气势开张,线条开阔。不仅颇得威尔第之韵,而且还是对黄老那规范、灵动、精确指挥风格的一种拓展。林友声的威尔第的《西西里晚祷》序曲音响中和、饱满,挥运纯朴齐整,如实地秉承着黄老的意旨。王永吉好似以虚相实。他的老柴的《花之圆舞曲》有时好似并不在拍点上,而似跟着音流跑,每到关口又恰如其分地表现出灵活、轻盈、自在的音乐特质。藏族的俄珠多吉指挥朴实沉稳,情真意切。他所呈现的《热巴舞曲》热烈、抒情,很有民族风情的音画感。如在音响色彩上再有些层次,乐句走向再具动态,相信会更生动。陈燮阳驰聘于中国乐坛许久,能见到他与黄老同台表演,堪为乐坛幸事。他的格林卡《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点线连惯,激情似火。外型与挥运均似欧化,又不失黄老的规范所求。
音乐会的最后,在全场热烈掌声中,黄老坐着挥运,风韵不减当年。如他对里姆斯基-柯萨科夫评价的那样,他的《天方夜谭》(第三乐章)确乎艳丽厚实、隽意绵绵,既浪漫又富幻想,他的挥运眷顾着总谱上的任何细节,划线的流畅中点示乐队不同声部的进入,铜管强吟的浑厚中,又柔美地带出弦乐深情的欢唱。他挥运的隐秘与处理,透过音流很快弥漫于观众的心中。黄老瞬间陶醉在这个升华恬美的音乐世界里,及在这个独属他启引开拓的行运走势中。难以想像,在这个世界的诸多指挥流派中,如果少了黄氏之中国式的汇流,那又将是一种怎样令人遗憾的情景。在某种意义上,对于每一个期盼中国指挥艺术早日抵达国际优秀之列的人来说,黄晓同教授的指挥挥运之道不失为是成功迈向世界指挥艺术表演之道的重要路径之一。而正当或许可称的一个指日可待的中国音乐流派行将来到之际,他却如实地说自己“不是一个真正的指挥家”,以显对指挥艺术所具实践性特点的尊重与呵护。反之,又烘托出他对指挥格局的异乎寻常的见地和颇为厚重的自谦与睿智。
是的,如他所言,他“琢磨了一辈子的事,证明是对的”。岂止对!而是明示后人走的路径矣。“八十成页”。这一页,经过了岁月的沧桑,是那样的丰盛、壮实。我想,后来的学生和听者,还将会一如既往地阅读和践行在他的大书里,并创出新的艺术业绩。
上海合唱新作专辑举行首发仪式
本报讯 由上海音协合唱专业委员会、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共同编印的、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的《2012-2013上海合唱新作演唱会合唱新作专辑》于8月21日下午在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举行了首发仪式,并向市民现场赠书。上海音协及合唱专业委员会、长宁区文化局与本市100多个合唱团体代表、曲作者、部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等300多人参加。
这是上海合唱团体盼望已久的第一本本土作者创作的合唱新作专辑,历时两年,在连续举办两届“永恒的爱”——上海合唱新作演唱会的基础上,从全市征集的200多首新作中收录了30首作品编辑而成。此歌曲专辑一是主题鲜明突出,题材丰富,内容包括歌唱祖国、赞美上海、歌颂党、歌唱生活、反映少数民族风情;二是创作风格多样,特色鲜明,包含了无伴奏合唱、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混声合唱等多种体裁。 (贺 苍)
沪上举行纪念王洛宾诞辰一百周年音乐会
本报讯 长宁区仙霞新村社区文化中心和上海音乐家协会合唱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纪念王洛宾诞辰100周年及仙霞新村社区专场演唱会》,于7月4日下午在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举行。仙霞新村街道合唱团、仙霞新村街道社区学校合唱班、扬子江合唱团、金虹桥合唱团、杨浦区殷行街道合唱团以混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女声对唱、男声独唱等形式演唱了著名音乐家王洛宾的近二十首脍炙人口的新疆和西北民歌,受到六百余名观众的热烈欢迎。
长宁区文化局局长、仙霞街道领导到会观看。上海音协合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何剑平、秘书长王铁龙、副秘书长管更新及顾问、原老年部部长陈学知出席观听。 (贺 闯)
复旦大学举办指挥培训班
本报讯 上海大学生合唱艺术实践基地复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承办,上海音乐家协会合唱专业委员会协办的合唱指挥培训班于6月24日至28日在复旦大学开班。
培训中,上海音协合唱专业委员会新当选的主任、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副主任王燕向学员讲授了“指挥法”、 “指挥法运用”、 “西方合唱发展史”、 “指挥法在西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作品中的具体运用”、 “中国合唱发展史”及“指挥法在中国合唱作品中的具体运用”等内容;来自美国的Reed Criddle博士作了“高效、创新彩排策略”和“彩排示范,发现和实现指挥的梦想”的讲座;上音指挥系教授曹通一作“指挥对合唱作品中的艺术处理”,并和王燕就“如何进行实际排练,排练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和学员进行互动。来自部分大学合唱团的指挥及其他有关人员参加了100多人次的培训。 (何 昌)
“洋中”在港“斩金”夺冠
高 云
(一)
7月15日至18日,第四届香港国际青少年合唱节在港举行。洋泾中学男声合唱团携三首曲目参赛,荣获青少年合唱B2组金奖及小组冠军。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匈牙利、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的120多支优秀合唱团队在香港文化中心展开精彩角逐。
“洋中”参赛选了两首原创曲目《草原》和《小沙弥》及一首舒伯特的德语作品《夜》。 团员们声情并茂的演出,获得评委与专家的一致好评。
赛前,指挥刘芳老师带领合唱团61名团员进行了近三个月的训练和半个月的暑期封闭式集训。期间,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吴灵芬教授、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王燕教授以及本次大赛艺术总监、主席唐少伟教授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并亲临现场进行指导,专家的关心大大提升了团员们的合唱素质和表演自信。我校李海林校长和王珏副校长对本校合唱团参赛给予了很多关心和支持。
此为“洋中”合唱团第五次参与国际赛事,充分展现了学子们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意气昂扬的青春风采,大大拓展了全体团员的国际视野,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提升了团员综合素质。
香港国际青少年合唱节是由香港童声合唱协会主办,国际合唱联盟和中国教育学会音乐分会协办的国际合唱赛事,每两年举办一次,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今年合唱节的规模为历届之冠,有超过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合唱团齐聚香江。除了有不同组别与形式的比赛和音乐会外,还有世界一流的合唱专家举办多个音乐工作坊及大师班。
7月15日晚,合唱节在香港著名的伊丽莎白体育馆拉开帷幕,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的夫人梁唐青仪女士参加开幕式并致辞,凤凰卫视进行转播。17日上午,“洋中”合唱团参加了B2组别的正式比赛,大家的优秀表现给在场的评委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日上午,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洋中”合唱团在当晚的闭幕式再次献唱《小沙弥》。在港期间,“洋中”师生还欣赏了世界各地优秀合唱团的多场音乐会,拓展了视野,增加了互动学习的机会。
(二)
排练永远是赛前最重要的内容,这次在港“洋中”合唱团有近三天的排练时间,指挥刘芳老师加以充分利用。王珏副校长等则想方设法为合唱团排练及比赛创造最佳条件,做好后勤保障。
团员们为了能够赛出好成绩,努力克服困难,积极配合指挥,表现出顽强拼博、不怕苦不怕累的状态。
大家都很佩服指挥刘芳的认真和刻苦精神,她抓紧一切机会和时间进行排练,始终情绪饱满地站着,专心致志地指导全团的发音、合作,不放过任何演唱中的不足,全身心地投入到排练中。她是全团最辛苦的,但为了团队的荣誉,她一直说再累也要坚持。
正是由于全团的齐心协力,才使“洋中”合唱团在比赛中表现出最佳状态,赛出满意成绩。
本次合唱节的香港志愿者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都是香港高中生。在港他们被称做“义工”,或 “保姆”。六天来,他们领着“洋中”团员们穿梭于驻地和场馆,安排着包括吃住在内的比赛事宜。他们旺盛的工作热情、出色的处理能力、强烈的责任心和热情友好的态度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团员。临别时,沪港学生热泪盈眶,依依不舍,双方互赠礼物,互留电邮,相嘱保持联系。
李再耀荣获意大利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
本报讯 7月22日,在第18届意大利奥尔维托国际声乐比赛中,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歌剧院男高音李再耀荣获歌剧角色组第一名,此项大赛是著名的国际赛事之一,评委会主任由著名女歌唱家Ravazzi担任。李再耀是迄今中国选手在该项比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李再耀毕业于上音声乐系,师从著名的比利时籍女高音陈其莲教授,同期为周小燕歌剧中心成员。
本届大奖赛,有一百多位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报名参加,李再耀此前从未参加过国际比赛,经验不足。但他牢记恩师陈其莲教授的教导:第一,要战胜自己,必须放下一切自我,克服紧张情绪和顾虑;第二,临阵不磨刀,所有的努力、辛苦付出都发生在昨天,今天的机会是表现和展示自己,是对昨天付出的检验。经过层层筛选,李再耀顺利通过半决赛入围决赛。
7月22日晚上,奥尔维托剧院灯火通明,最后四强经过角逐,评委们赞扬李再耀是纯正的意大利美声,高贵、华丽、漂亮,并把大赛第一名颁给了他。目前,他正跟随当代国际一流大师排练威尔第的经典歌剧《假面舞会》,担任剧中男主角。该剧已于8月10、11日在意大利公演。(叶 敏)
丝竹袅袅展风采
本报讯 由江、浙、沪三地音协共同主办、江苏省音协承办的“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复、决赛)于8月23日至26日在南京举行。上海音协选送的非职业组团队中的徐汇湖南街道上海国乐研究会荣获金奖,上海长桥申韵丝竹乐团获银奖,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和上海市陆行南校教师民乐团获铜奖,松江中山街道“万谷江南丝竹”社获优秀奖;职业组的上海文广民族乐团获银奖。参赛团队展示了上海地区江南丝竹传承发展的整体水平和风采。
“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由江、浙、沪三地音协于2011年发起设立,并作为一项重要的常规性赛事,每两年举办一次,三地共同主办、轮流承办。大赛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促进江南丝竹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今年大赛邀请刘德海、顾冠仁、王永德、傅丹、杜如松等教授、专家担任评委。决赛阶段有职业组9支团队、非职业组10支团队参加。赛后举行了颁奖音乐会,获奖团队进行了汇报演出。大赛评委组及参赛团队的领队等还就江南丝竹的传承与发展召开了理论研讨会。 (史 竺)
“海曲杯”大提琴获奖者音乐会日前举行
本报讯 8月24日下午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小音乐厅,举行了今年上海市暨长三角“海曲杯”青少年大提琴比赛颁奖及获奖者音乐会,大提琴专家、教授、教师及部分选手和家长200余人出席。
与2003年以来的六届海曲杯大提琴赛事相比,除了参赛人数一届比一届多以外,参赛学生的水平也逐渐提高。尤其是上一届和这一届,不但参赛选手的整体水平明显进步,而且有学生获一等奖的教师数量也在成倍地增长。这说明本市及长三角地区的大提琴普及教学水平和优秀大提琴教师的人数得到了大幅提升,有力推动了本市及长三角等地区的大提琴普及教育事业。
本届比赛充分采取网上报名等现代化操作,故参赛者除来自江、浙、沪长三角地区外,还吸引了武汉、广东、广西等地的选手参赛,总报名人数达到180余人次,较上届120余人有了大幅增加。本届比赛首次增设的重奏组比赛,吸引了众多形式多样的重奏组合参加,演出内容上也呈现出西方古典作品与民族音乐、现代摇滚乐改编曲相继出现的可喜现象。
颁奖仪式后举行了全体一等奖获得者的汇报演出,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在翌日晚上作了新闻报道。 (达蒂席)
上海少儿选手荣获“小金钟”小提琴比赛佳绩
本报讯 8月20日至26日,在常州举行的中国音乐“小金钟”奖——第三届全国少儿小提琴比赛中,由上海音协小提琴专业委员会选送的6名选手在四个组别中获得了3金、2银、1铜的佳绩。
“小金钟”奖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为现今全国最高水准的少儿比赛。本届共有170名选手参加复赛和决赛。上海音协小提琴专业委员会选送的刘芮冰获得儿童A组金奖、王素行及姜菲凌获少年B组金奖,梁馨文获儿童A组银奖、金于诚获儿童B组银奖、李俊熙获儿童A组铜奖。上海代表队的总成绩在所有代表队中独占鳌头,上海音协小提琴专业委员会也由于周密的组织、优秀的演奏成绩获得了本次比赛特设的“优秀组织奖”。
在25日举行的颁奖音乐会中,本市三位获得金奖的选手分别演奏了维尼亚夫斯基的《谐谑曲与塔兰泰拉》、陈钢的《苗岭的早晨》等中外名曲。上海选手的突出表现,获得了业界专家及同行们的赞扬。 (金 鑫)
“情系雷锋”新歌征集活动开展
本报讯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为进一步歌颂雷锋精神,引领社会风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文明办、长沙市广播电视台、长沙市文联将联合开展“情系雷锋”——2013全国原创新歌征集暨“锋蜜”在行动系列推广活动。即日起至今年12月15日为“征歌”报送时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音协等团体会员单位可分别向中国音协报送5至10首本地原创新歌。社会自由报送可邮寄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文艺处“情系雷锋”全国原创新歌征集活动组委会;地址为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大道218号,邮编410013;联系人张晶;邮寄信封上请注“征歌”两字。
民族管弦乐专业委员会举行理事会
本报讯 9月13日上午,上海音协民族管弦乐专业委员会三届二次理事会议在松江区中山街道文化中心举行,民管会理事等40多人出席。会上,民管会主任闵雪生作了上半年工作小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及明年工作设想的讲话。松江中山街道万谷民乐队长杨建国和民管会名誉会长、上届会长周成龙发言。上海音协负责人向新一届主任及副主任颁发了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