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娥 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资深教授,前声乐系副主任。1956年上音附中第一届毕业生并直升本科;1961年在上音声乐系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先后师承葛朝祉教授、王品素教授、周小燕教授。在四十多年演唱及声乐教学中,举办和参加了许多音乐会,积累了丰富的中外经典的声乐曲目,在培养学生时兢兢业业、因材施教,为我国输送了众多优秀的歌唱家及优秀的声乐教师。她的学生们在当今国内外乐坛非常活跃,屡创佳绩,深受好评。刘若娥教授精深的艺术造诣和卓越的教学成就,得到了同行们的钦敬和赞赏,享誉中国乐坛和教坛。
第二届合唱新作演唱会引人瞩目
本报讯 4月21日在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上海音协合唱专业委员会和长宁文化艺术中心联合主办了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的“永恒的爱--2013上海合唱新作品演唱会”.
上海音协主席、著名作曲家陆在易,上海音协副主席、著名作曲家徐景新,上海音协副主席余震,上海音协秘书长郭强辉,著名作曲家萧白、朱良镇、陆建华、狄其安等观听了音乐会。
上海爱乐合唱团、上海百灵民族合唱团、区少年宫合唱团等十六支合唱团先后登场,分别演唱了章吉华、赵红柔、卢琳、张伟民、方勇、戴宇华、王歆宇、王力舟、管更新、王铁龙、胡济良、龚钢、珊卡、王卫乐、黄耀国等十五位非职业作曲家创作或改编的二十二首合唱曲。
二十二首合唱曲中,既有歌颂祖国歌颂党的《我看我的祖国》、《你和人民在一起》;又有歌唱家乡、热爱家乡的《浦东,我可爱的家》、《东方大上海》、《江南雨巷》;还有根据古诗词谱写的合唱《山居秋暝》、《静夜思》和歌唱少数民族的《帕米尔风情》、《天堂草原》;以及根据流行歌曲改编的合唱《橄榄树》《传奇》等。演唱的形式涵盖了混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童声合唱、无伴奏合唱。沪上合唱指挥林振地、徐以忠、王海灵、方勇、叶韵敏、张极新、赵兵等率队献演。
第二届合唱新作品演唱会结束,随即举行了研讨会。由合唱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长宁区文化艺术中心副主任管更新主持,各演唱团队领队、指挥及新作品的曲作者参加。
陆在易首先发言,他说,如何推动合唱事业的发展,第一是创作,创作是根本大法,这些业余作曲家的水准比我预想的要好得多,这次的活动意义很大,我表示充分的肯定,要好好祝贺一番。他也对曲作者们提出了希望,指出从作曲角度而言,能不能“挖空心思”,寻找更多的更具个性的音乐语言;要更多地寻找合唱构思、合唱织体上与众不同的合唱手法;要多树立现代的、民族的、多声立体的和合唱本体的思维。他最后说,盼望第三届活动搞得更好。
萧白说我们正在举行的是一个“愚公工程”,因为我们面对着的有三座大山:音乐基础教育太差、好的合唱作品太少、好的合唱指挥太乏。我们要挖山不止,挖出新的,提高旧的。现在我们搞的这个活动对创作就有一个很大的推动。
徐景新、郭强辉、朱良镇、陆建华、狄其安、何剑平的发言都肯定了这一届比上一届有很大的进步,同时希望大家进一步提高作曲的技能,期待明年有更好的作品和更好的演唱问世。新作的曲作者们与会后深受鼓舞。 (铁 龙)
共度歌剧魅力的春夜
本报讯 5月27日晚在上戏剧院,近千名中外乐迷观听了纪念威尔第诞辰200周年的“意大利歌剧黄金时代”的独唱音乐会。由女高音歌唱家安吉拉·芭芭丽演唱。
芭芭丽为当今意大利歌剧舞台新生代女高音翘楚之一,尤其擅长演唱威尔第、普契尼、罗西尼等歌剧中的人物。她已有在世界各地歌剧舞台成功演出的记录,多次在国际声乐大赛中获奖。她担任钢琴伴奏的法比奥·玛拉是集擅长钢琴演奏、作曲、指挥兼乐评于一身的多才多艺的音乐家。
芭芭丽上半场演唱的均为威尔第的《命运的力量》《纳布科》《茶花女》《假面舞会》《厄尔南尼》等歌剧选曲;下半场她唱了马尔杜切《回忆之歌》、普契尼《曼侬·莱斯科》《蝴蝶夫人》、马斯卡尼《好友弗瑞兹》等歌剧选曲与托斯蒂《浪漫曲》三首。她的演唱音色纯净优美、音域宽广统一,气息力度的强弱对比控制自如,准确把握不同角色心理活动的形象表达,使人可见美声学派新秀所传递的正宗理念。最后在听从们热烈的掌声中,她又加唱了《波西米亚人》等歌剧的选段。听众们兴奋地共享了一个充满歌剧魅力的春夜。 (舒 宾)
“2013全球华人微博钢琴大赛”圆满落幕
本报讯 由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组委会主办,上海音协承办,上海音协钢琴专业委员会、施坦威钢琴(上海)有限公司协办的“2013全球华人微博钢琴大赛”日前圆满落幕。此次大赛首创结合网络微博与钢琴比赛形式,将微博全球性、人气性、即时性的特点及影响力充分植入传统钢琴比赛,辅以专业权威的国际评委阵容,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钢琴艺术展示平台。
比赛由上海音协钢琴专业委员会主任唐哲博士担任艺术总监,评委会主席为朱雅芬教授,评委会由斯奈德教授、罗森克朗茨博士、茅为蕙博士、徐洪博士等国内外著名音乐家、钢琴家、教育家组成。比赛全程无报名费,参赛者不限国籍,全世界拥有华裔血统的选手均可参加且涵盖全年龄段。
此次有近五千名国内外华人选手报名参赛,年龄跨度从三岁半至七十八岁,分别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荷兰、俄罗斯、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国内省市几乎都有选手参加,更是吸引了相当一批国际国内大赛获奖者。通过层层选拔、激烈竞争,最终产生了五个组别的获奖者,一名特等奖获得者赢得了一台施坦威家族钢琴。本次大赛评委通过微博平台发布评语,而场外观众也可通过微博参加评选,各层面互动使得钢琴比赛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模式,而是能够最大程度、更大范围地辐射,并宣传艺术正能量,分享高雅艺术,提高广大民众的艺术鉴赏力。
大赛颁奖典礼于5月18日傍晚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市文联党组书记宋妍、市文联党组副书记王依群、市音协主席陆在易、市音协副秘书长乔嘉及施坦威公司全球副总裁潘顿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唐哲介绍了大赛情况和国际评委。陆在易为协办单位施坦威公司颁发了荣誉证书。陈东在颁奖典礼与选手热情互动时致辞:“‘2013全球华人微博钢琴大赛’展示了全球华人钢琴艺术成果,对文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让高雅艺术通过微博走近大众,You can play, I can play,体现了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力推新人新作及国际性特征。这一创新型的公益赛事将高雅艺术与网络媒介、古典音乐与现代技术、文化科技与教育事业高度融合,充分展示海纳百川、宽广视野、激情创新的先进文化精神!” (汤 喆)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成立
本报讯 6月2日在上海大学图书馆报告厅,筹划达五年之久的上海大学音乐学院正式成立。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题写了院名,并亲自前来与国家教育部原部长吴启迪教授上台为新成立的音乐学院揭牌。上海的音乐院校、音乐团体及相关的各界人士纷纷应邀前来参加这一盛会,并予以祝贺。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由校内艺术中心和数码艺术学院音乐系合并而组建,建院目的主要不是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而是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培养跨学科的具有相当音乐修养的复合型人才。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由上海大学副校长、业余小提琴手叶志明兼任,副院长有夏小曹、卿扬、狄其安。上海大学校长罗宏杰聘任著名指挥家曹鹏为名誉院长,当场颁发了聘书。上海大学党委书记于信汇在致辞中对新成立的音乐学院寄予了厚望。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许舒亚上台发言表示祝贺,希望与上海大学音乐学院有广泛的教学合作。徐匡迪和出席成立大会的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业余大提琴手叶小文的讲话生动活泼、富于哲理,阐述了音乐与人生、与生活、与事业诸方面关系的深刻道理,给人启发,引起阵阵掌声。上海大学同时聘叶小文为名誉教授。
揭牌仪式结束,举行了上海大学成立和九十周年校庆音乐会,原艺术中心训练的管弦乐队和合唱团表演了精彩节目。著名小提琴家夏小曹和叶小文演奏了小提琴、大提琴二重奏。 (曲 阳)
当代的夏里亚宾--温可铮--温可铮音乐家庭艺术馆先睹记
萧 牧
今年5月18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静安区“温可铮音乐家庭艺术馆”开馆了。许多爱乐者都纷纷慕名而来,还有同行的歌唱家、音乐教育工作者,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廖昌永及歌唱家熊郁菲等等也应邀前来祝贺,瞻仰并回顾温先生不凡的艺术人生。
作为参观者,我听到歌唱家温可铮的名字已经很早很早了,记得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在无线电收音机里听到过他浑厚低沉的歌声,在一家照相馆橱窗里看到他的艺术照。那时候温可铮年轻,俊朗、洒脱,极具歌唱家风范。当时我还无缘亲聆温先生的演唱,对他并不十分了解,也不清楚他的演唱特点和风格。迨那个万马齐喑的严酷年代,一次我的一位小学同学在家里悄悄举办了小型家庭音乐会,来了几位声乐爱好者,其中有两位就是温先生的学生。(那时候开家庭音乐会是了不得的事,后果不堪设想,非现代人所能预料。)歌手们唱的基本上是革命歌曲,如毛泽东诗词,阿尔巴尼亚的《红色友谊之歌》、《一手拿镐一手拿枪》,越南歌曲《越中友谊之歌》和朝鲜歌曲《越秀山英雄山》等等。当然有的也惴惴不安地唱了意大利民歌《负心人》、《我的太阳》、《桑塔露琪亚》。歌唱罢,两位温先生的学生怀着崇敬谈起老师的雍容大度、有教无类的品格和演唱特点和学派,以及他经常演唱的保留曲目如《三套车》、《老黑奴》等等。此时我才初步知道温可铮是我国一位杰出的俄罗斯学派的男低音歌唱家,所说的男低音就像美国的保罗·罗伯逊一样。
在参观过程中,目睹馆内陈设的温先生的艺术成果,深为敬重和感动。据艺术馆的常务副馆长毕卫萍介绍,温可铮先生生于1929年,自幼酷爱音乐,1950年毕业于南京音乐学院,后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充任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1951年他与钢琴家李嘉禄、顾圣婴合作于北京、天津和南京等地举办个人演唱会,获得成功。1957年温可铮又获得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古典歌唱比赛银质奖章。她还说,温先生在歌唱生涯以及音乐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是卓著而优异的,而且在音乐理论领域里的成就也硕果累累,他的几篇论文如《论莫扎特的几首咏叹调》、《从外国声乐作品中探讨男低音、男中音的音域及性能》和《女中音的训练》等已成为音乐教育中重要教材。
温先生的音乐生涯有半个多世纪,算起来有68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温先生的歌声传遍中国大江南北。他还周游了差不多整个世界:亚洲、欧洲、美洲等。1984年、1992年他应美国康奈尔大学之邀两度访美讲学、演出;1986年应日本皇太子邀请在日本皇宫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次年又在日本大阪交响音乐厅担任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男低音独唱,为此轰动日本乐坛。1999年,温先生在法国巴黎、奥地利维也纳作交流演出时,许多资深的乐评家对他的评介非常高,认为他的歌唱艺术即使在意大利,在欧洲也是绝无仅有的。他曾唱了莫扎特的《魔笛》中的《在这神圣的殿堂》、莫索尔斯基的《跳蚤之歌》,好评如潮,被专家誉为“当代的夏里亚宾”.
在瞻仰温先生大师风范的业绩和成就中,见到了他的夫人、终生伴奏者--钢琴家王逑老师。她当日白发红颜,显得格外清健,笑容嫣嫣,为这么多人来馆参观,瞻仰温先生,感到欣慰和高兴。她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国画《白鹤松树》说,温先生不仅在音乐艺术上有不凡的造诣,而且多才多艺,这幅画就是他的手迹,并在区里开过画展。笔者环顾四周,无数的奖状、奖章、证书和唱片等等,都是温先生留给后人宝贵的艺术遗产,都值得人们珍重、学习和回眸的。
馆内的组合音响正在播放当年温可铮先生的演唱录音,人们静静在听,歌声流淌在瞻仰者的心间。斯人已去,但这歌声永远不会消失,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温可铮--杰出的男低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和理论家--“当代的夏里亚宾”.
上音成立民国音乐文献保护组
本报讯 近日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成立了民国音乐文献保护工作组。上音图书馆是国内民国音乐文献馆藏最丰富的机构,长期以来在院领导的支持下,该馆高度重视馆藏的民国音乐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修复与数字化的保存工作。尤其是近五年来该馆联合国内外多家图书馆和研究机构及学者,陆续完成了萧友梅计划、李四光计划、谭小麟计划、齐尔品计划、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图录,以及华人作曲家手稿数据库、《上海音乐学院志》等资料的建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其为研究、教学提供的详细具体的优良服务受到各界的好评。
民国音乐文献保护工作组将以实施“民国音乐文献保护计划”为指导,以学科馆员为主要力量,采取全面铺开、各个突破的方法,进一步丰富、理清上音图书馆重要的民国音乐文献收藏,同时培养一批学有专长、研有所得的年轻学术人才。
近期上音图书馆的此工作组将优先推行民国音乐中的黄自计划、杨仲子计划等的珍贵文献的修复、典藏和数学化;对馆藏民国音乐文献再进行仔细逐项的梳理,复制原件供公开使用,原件入库收藏,妥善保存。所有民国音乐文献都将尽可能地实现数字化,便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也便于更好地保护。 (詹 志)
欢迎会员登录“网上文联”
本报讯 由上海市文联主办的“上海文艺”网站(http://www.art238.com/)即“网上文联”,是文联为每位会员设立的一个多功能的网上交流平台,会员拥有自己的用户名进行登录。网站设有“个人信息”、“全体会员名录”、“站内信”、“网上剧院”、“网上展厅”等丰富的内容板块,会员可以修改部分个人信息展示自我,可以报名参与各类活动,抽取喜欢的演出票,可以在网上欣赏到各类艺术展示。如遇相关操作的疑问,可以咨询上海音协联系电话62498314.(应 锡)
“我的中国梦”原创歌曲征集评选启动
本报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唱响“国家好、民族好、大家好”的主旋律,全面展现个人梦想和追求,努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本市开展了“我的中国梦”原创歌曲征集评选活动。
即日起至2013年8月31日接受报名。海内外热爱歌曲创作和怀揣中国梦想的创作者或者机构均可参加。参加者可通过定点或网络两种报名方式之一提交完整的歌词曲谱及演唱录音作品。
征集活动详情请见音协官网。 (应 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