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讯-年份
上海音讯期刊

第2期-第2版

2013/8/6 14:27:26

费城乐团提携城交


本报讯 享有世界顶级乐团之一盛誉的美国费城管弦乐团,为纪念该团首次访华40周年,6月3日晚在上海音乐厅与上海城市交响乐团合演了一场体现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中美友好之声公益之旅”的音乐会。这是该团第八次访华,第七次来沪,该团用音乐与我国人民结下了浓厚友谊。
著名指挥家、已届耄耋之寿的曹鹏在演出致词中说,40年前我在京观看费城管弦乐团的那场中美文化交流“破冰之旅”的音乐会,尚在“文革”时期。悠悠岁月逝,此番该团来沪的当年老团员尚有九位能有机会与曹鹏重逢叙旧。两国老人们既是这段不平凡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中美友谊发展历史新篇章的续写者。
城交40多位成员都将此次与费城乐团20多位演奏家合作演出,视为向一流乐团同行学习的难得良机。城交的管乐声部都有费城乐团的一位演奏家坐于声部首席位置压阵,城交的各弦乐声部,更有两位费团乐团的演奏家坐在第一档领衔,这使得城交成员在两团的合作演出中有了信心,有了底气。费城乐团和城交合演了《二泉映月》和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的第一、四乐章,城交打击乐声部的演奏员沈璘边演奏边趁机紧盯身旁打定音鼓的美国老师的每一下敲击,似乎要把美国老师的精彩演奏全数“录像”在脑中,以便自己消化吸收。费城乐团的演奏家演奏了莫扎特的《弦乐小夜曲》和埃尔加的《小夜曲》(第20号)受到听众们长时间的鼓掌欢迎。曹鹏在台上对贝多芬等作品风趣幽默的讲解,也深得听众们的赞赏。音乐会结束时,费城乐团的灵魂人物--著名指挥家唐纳德·鲁尼克斯特意走到城交的首席女长笛手面前,把献给他的大束鲜花转赠予她,表示对城交的尊重和褒奖。
费城乐团与城交及其“天使知音沙龙”还合作开始了多项慈善公益活动,如与自闭症的孩子用音乐进行互动和辅导;在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举行“大师课堂”的讲座;为曹鹏训练的上海市中学生交响乐团的成员示范授艺等。从这些活动中,城交成员们深感获益不浅、经久难忘、异常荣幸。费城乐团提携城交的合作演出将成为本市乐坛的一段佳话。 (王树滨)

 

田丰80诞辰纪念音乐会在沪举行


本报讯 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组委会共同主办的纪念著名作曲家田丰诞辰80周年音乐会,于5月3日在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著名指挥家陈燮阳指挥上海爱乐乐团、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合唱团演出了合唱组曲《云南风情》、交响合唱《毛泽东诗词五首》等多部田丰创作的代表性音乐作品。
田丰,1933年出生于湖北沔阳,1945年从四川北碚第三儿童教养院考入国立音乐院幼年班,先后随黄源礼和俄籍舍甫磋夫学习大提琴,显露出了出众的音乐天赋。新中国诞生后,田丰在常州地委文工团和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当演奏员,业余从事一些创作活动。1957年,他考进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吴祖强学习作曲;1962年毕业,进入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上世纪80年代后,田丰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兼任作曲课,参加并负责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音乐创作。他谱写的主要作品有:钢琴组曲《高山族组曲》,大提琴小品《无词歌》、《即兴曲》,交响合唱《大凉山之歌》,交响三部曲《昨夜、今天、明晨》,交响随想曲《彝寨行》,交响组曲《飞翔的大雁》,歌剧《大野芳菲》,芭蕾舞剧《家》,电影音乐《舞恋》及电视剧音乐《何日彩云归》等。
1986年,田丰创作完成了合唱组曲《云南风情》。这部有深远影响的作品,为他赢得了“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的荣誉。而在云南的深入生活、采风与创作,让他真切地了解了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状况:五彩缤纷、丰富宝贵,但濒临失传。这使他萌发了创办一所保护云南民族民间音乐学校的念头。经过几年的筹备,一所名为“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的学校,终于在1993年距昆明不远的安宁建立。此后不断完善、搬迁,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商品大潮的冲击与坚守原住民文化的矛盾,让“传习馆”始终在风雨中挣扎。2000年,一场失败的官司给“传习馆”以致命的打击,学馆被迫解散。田丰也在不久被查出患有肺癌,于2001年病逝,终年68岁。
执棒田丰诞辰80周年纪念音乐会的著名指挥家陈燮阳,与田丰有着特殊的缘份。陈燮阳的姐姐当年与田丰是华东军区前线歌舞团的战友。上世纪80年代,陈燮阳参与指挥《中国革命之歌》,也与田丰共事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这位作曲家的才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长期以来,陈燮阳以扶植、推广中国民族交响乐作品为己任,不遗余力。因此,当主办方邀请他聘任这台纪念音乐会的指挥,他欣然答应。在这台纪念音乐会上,除演了《云南风情》、《毛泽东诗词五首》,陈燮阳还指挥了田丰的合唱《祖国晨曲》、交响随想曲《彝寨行》。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抒情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空政文工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赵一颐,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男中音歌唱家马金泉,云南民族歌舞团中的年轻歌唱家高书琴等在音乐会中担任了独唱、领唱。
另悉,由文汇报资深记者施雪钧经历数年创作的人物传记《几十位亲历者讲述一个伟大音乐家的故事--田丰传》,亦在近日将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柳 逊)

 

陆元雄“伊斯曼”办大师班


本报讯 美国国际低音提琴协会6月5日至9日在伊斯曼音乐学院举办每两年一届的年会,其中邀请美国TCU大学终身教授、美籍华裔低音提琴演奏家陆元雄于6月6日举办一场低音提琴如何在交响乐中演奏的大师班。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低音提琴学生演奏了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和理查·斯特劳斯的《英雄生涯》中的低音提琴段落,陆元雄逐个对这些学生进行了示范、指导。此次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500多名学生和500名左右的教师参加了此届年会。听了陆元雄的大师班后,立即有10多名美国学生要求随他学琴。旧金山音乐学院当即邀请陆元雄于今年9月去讲学,以色列、墨西哥、澳大利亚等音乐学院也分别邀请他前去办大师班。
陆元雄在美国有许多学生,其中不乏佼佼者。今年3月,他的美国学生威廉·高文(Willian Gowen)在美国青年艺术家比赛中,力克各种管弦乐器的竞争者,以低音提琴获得此次比赛的第一名和4000美元奖金,创造了此比赛的低音提琴得第一名的历史纪录。他的另一名美国学生阿历克斯·海纳(Alex Hana)从2000年随他学琴,几乎是他从头手把手教的,期间从未中断。海纳进步很快,今年3月考取纽约爱乐乐团低音提琴首席的职位,接替了1986年进纽约爱乐的俄国犹太裔的退休低音提琴首席,并被纽约爱乐音乐总监穆蒂评定为团内的终身演奏家。海纳今年曾随纽约爱乐访沪,在马捷尔的指挥下,参加了团内的演出。回到美国后他特地打电话告诉陆元雄老师:“我去过上海了!” (田 衣)

 

南洋同欢歌--记上海新师之友合唱团出演新马


元宵刚过,春寒乍暖。我们这支刚成立不久的新师之友老年合唱团一行28人,受新加坡颐年中心合唱团和马来西亚新山市歌乐协会的邀请,踏上了赴南洋演出的音乐之旅。
2月25日晚,在新加坡颐年中心礼堂门前,我团受到了当地华人音乐社团隆重而热情的夹道欢迎,令人十分感动。为了准备这次交流演出,他们专门成立了由二十多人组成的筹委会,并在当地著名的华人报纸《联合早报》上刊登了演出的信息,连该国前总理李光耀执政时期的一位部长也闻讯赶来捧场,令人瞩目。
在简短的致辞和互赠礼品后,演出马上开始。为了表示相互尊重和友好,主办方将双方的演出曲目安排交叉进行。我团前后共展示了十二首中外的歌曲,如《教我如何不想他》、任肇斌改编的《生死相依,我苦难恋着你》《月亮代表我的心》,以及新加坡作曲家周炯训创作的合唱曲《遥远的朋友》等,受到了全场观众的一致赞赏和共鸣。尤其是当我们演唱南洋一带十分流行的民歌《RASA SAYANG》时,全场情绪高亢,演员和观众不分彼此,击掌高歌,使演出达到了高潮。
新加坡颐年中心合唱团和城市合唱团的演出也别具特色,如台湾歌谣《望春风》和《丰年祭》充满浓郁生活气息,表达了祖国两岸同胞相似的民俗风情;又如用粤语演唱的《思乡之子》,以及大陆作曲家施光南创作的《我的祖国妈妈》,均表达了海外华人的赤子之心。他们演唱时所流露出来的浓厚情感和丰富的表现力,使我们深感启迪和震撼。
第二天,我们风尘仆仆地赶往马来西亚第二大城市新山,演出在当地著名的宽柔中学礼堂举行。当地华人的合唱活动很活跃,这次参加交流的有新山市彩虹、福建会馆、留台同学会、宽友518、客家众会和歌乐等6个合唱团。演出依然热烈非凡、激情四射。令人刮目的是马来西亚华人歌团演唱了一大批深受他们喜爱的闪烁中华民族之光的作品,如《十八姑娘》、《凤阳花鼓》、《客家本色》、《橄榄树》、《收冬戏》、《嘎哦丽泰》等,充满了浓浓的中华情和民族风,令我们大开眼界,深受感染。
我团的演出同样受到了当地观众的热情欢迎。当演出快结束,应全场观众一致要求我们再加唱一首《遥远的朋友》时,指挥任肇斌动情地对大家说:“上海和新山虽然地处遥远,但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的心和血脉都是相通的!”话音刚落,立即赢得了全场的一片叫好声和雷鸣般的掌声。演出结束,已近深夜,但观众久久不愿离去,许多当地的音乐界、商界的朋友均围在我们身边,交谈甚欢,情意切切,依依不舍,纷纷相约不久的将来在上海再见。
出访团成员--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何敬业为此次参加出演新马,特地赋诗一首,表达了出访团所有成员的心情:“欢乐出游新马泰,文化血脉歌声载。缘深天涯成咫尺,情浓流水绕天外。” (殷良锋 王言亮)

 

江南丝竹进校园


本报讯 4月22日,上海市江南丝竹进校园现场会在浦东陆行中学南校举行,市群艺馆、市非遗保护中心、市群文学会、浦东新区教育局等单位领导观看了民族艺术教育展及师生乐队的精彩表演。
按照市江南丝竹保护五年规划纲要,选择有一定基础的学校进行试点。浦东陆行中学南校开展民族艺术教育已有十四年,在全国、全市各项民乐比赛中屡屡得奖,他们特设江南丝竹课程,普及民乐知识,聘请专家指导。
来宾们对该校的江南丝竹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市非遗保护中心将把该校经验予以推广,浦东新区教育局将对该校予以政策上的支持。(徐剑清)
市江南丝竹邀请赛顺利结束
本报讯 4月25、26日,来自本市的十九支江南丝竹团队在浦东三林,参加了市江南丝竹“浦东三林杯”邀请赛。此赛正值上海第二届民俗文化节举行之时,在水上舞台进行的江南丝竹邀请赛使千年古镇增添了色彩。
参赛的十九支江南丝竹团队都是在历年各项比赛中演奏精采、经过挑选的队伍。内有大学生团队、道教团队、残疾人团队、教师团队,以及已有上百年历史的团队。这次比赛是首届上海市民俗文化节的特色项目,是上海非遗保护项目的江南丝竹艺术的一次荟萃。 (徐剑清)

 

乐讯五则

 

伦敦举行杰捷耶夫60岁生日音乐会


伦敦交响乐团为庆祝首席指挥杰捷耶夫60岁生日而举办的音乐会,于5月23日晚在伦敦巴比肯音乐厅举行,杰捷耶夫称他“内心充满欢喜”.音乐会由指挥家的亲密朋友罗瑟米尔子爵及其夫人主持,并由罗瑟米尔基金会支持。音乐会座无虚席,上半场由杰捷耶夫的长期合作伙伴、钢琴家亚历山大·托拉泽和小提琴家莱奥尼达斯·卡瓦科斯担任独奏,下半场演出杰捷耶夫最为钟爱的柏辽兹歌剧《特洛伊人》的第五幕。

詹姆斯·莱文复出音乐会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


詹姆斯·莱文因身体不佳在两年前退出舞台后,于5月19日下午在卡内基音乐厅举办复出音乐会,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乐团演奏,此音乐会被誉为该厅历史上最伟大的演出之一。莱文坐着电动轮椅上场,指挥乐团演奏了瓦格纳的《罗恩格林》前奏曲、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协奏曲》(基辛独奏)和舒伯特的《第九交响曲》。纽约《太阳报》称,“莱文的技艺丝毫未因他坐轮椅而打折扣,在两个半小时的音乐会上他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韧劲”.

安德里斯·尼尔森将执掌波士顿交响乐团


据《波士顿环球报》报道,经过为期两年的物色,波士顿交响乐团于5月21日宣布34岁的拉脱维亚指挥家安德里斯·尼尔森成为乐团下任首席指挥,以改变因现任指挥莱文健康原因而造成的困境。乐团董事长特德·凯利和遴选委员会为继任新指挥考虑过一系列人选,最终尼尔森被认为能为乐团带来新鲜感,可以赢得许多新的粉丝。当然要达到前任莱文的艺术高度他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小泽征尔即将复出


77岁的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今年4月初表示,他将邀请24位亚洲最有才华的青年弦乐演奏家在日本参加他的室内乐学院,他想利用有生之年教育下一代音乐家。小泽在2010年被检出食道癌,并在2011年接受疝气治疗。他计划在今年7月举办的大师班--“小泽国际室内乐音乐学院”结业时指挥演奏柴可夫斯基的《弦乐小夜曲》,8月全面复出时,在松本县斋藤纪念音乐节上演出拉威尔的歌剧《儿童与魔法》。

英国指挥家科林·戴维斯爵士去世


伦敦交响乐团主席、著名指挥家科林·戴维斯爵士于今年4月14日去世,终年85岁。戴维斯于1995年成为伦敦交响乐团首席指挥,直到2006年卸任,之后他被任命为乐团主席。他是伦敦交响乐团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首席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称:“科林爵士在英国音乐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他在努力办好伦敦交响乐团的同时,还与皇家歌剧院、BBC交响乐团、英国室内乐团结下了特殊关系,并在皇家音乐学院和市政厅学校培养了很多年轻表演者和指挥。”工党副领袖哈丽雅特·哈曼写道:“科林·戴维斯在英国及世界各地对音乐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戴维斯于1959年首次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曾在世界各地演出及获得几十个奖项,1965年获得CBE勋衔,1980年获得爵位。 (郑 超)

词作家到庄行菜花节采风


本报讯 3月30日,奉贤区庄行镇旅游中心邀请上海音协音乐文学专业委员会的部分词作家到庄行菜花节进行采风活动。词作家汤昭智、薛锡祥、张海宁等11人,感受了菜花节的魅力,参观了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庄行老街,灿烂的花海,颇具风情的小镇民俗,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纷纷表示要用自己的作品,为菜花节锦上添采。音乐文学专业委员会奉贤分会的蒋帅等陪同采风。 (殷习)

 

高芝兰教授逝世


本报讯 今年4月12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退休教授、著名声乐教育家和女高音歌唱家高芝兰在旧金山去世,享年91岁。高芝兰曾任中国音协第四届理事会理事、上海第八和第九届市人大代表、上音声乐系副主任等,曾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获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2011年度被授予上海文艺家终身成就奖。
她生前举办了不少富有影响的独唱音乐会,其中有上世纪60年代,与指挥家曹鹏执棒的上海交响乐团合作举办的“外国歌剧咏叹调音乐会”.此音乐会的实况录音后被制成唱片,1989年获中国唱片首届金唱片奖。她还演唱过作曲家丁善德的声乐作品。1980年10月3日她举办了退出舞台的最后一场音乐会。在教学园地,她也硕果累累,培养了许多声乐俊才。(金 达)

 

上音原院长杨立青逝世


本报讯 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原院长杨立青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6月10日15时17分在上海瑞金医院逝世,享年71岁。
杨立青同志是上海乃至全国音乐界具有广泛影响的代表性人物,是中国新音乐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在当代中国音乐的创作、理论研究、音乐教育等领域思想超前,成绩显著。他是上海音乐学院学科专业布局、人才汇聚战略的策划者和领导者,为中国音乐艺术事业及音乐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他先后担任过中国音乐家协会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第六届第七届副主席和第八届上海音乐家协会名誉顾问、上海现代音乐学会会长、上海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及文化艺术分会会长、东亚细亚作曲家联会副主席等职。他的逝世是中国音乐界的重大损失。
6月18日下午2时,在上海殡仪馆银河厅,上海音乐学院师生及本市音乐界人士等已为杨立青同志送行。(尚 汾)

 

作曲家刘文金逝世


本报讯 著名作曲家、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指导、中国音协理事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刘文金同志因病于今年6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7月5日上午10时将在八宝山为他举行告别仪式。
刘文金曾任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和艺术总监、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等职。1961年他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数十年来,创作各类音乐作品达400多首(部)。其代表作有《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长城随想》等饮誉中外的民乐曲,获得过多个作曲奖项,海内外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演过他的作品,他出访过欧、美、亚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并与日本、韩国作曲家共同创建了亚洲乐团。由于颇多建树,他被文化部列为有杰出贡献艺术家,获国务院颁发的荣誉证书和政府特殊津贴。 (吴 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