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秀芳 1934年出生于江苏靖江,1949年进入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术系学习声乐,师从歌唱家姜蝶。次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先后师从苏石林和周小燕教授,1956年毕业攻读研究生,两年后留院任教至今,是我国音乐学府中首位从事民族声乐演唱、教学的教授,是成就斐然的声乐艺术家、教育家。
在学期间,系统接受过欧洲传统美声唱法的训练,尤注重学习、钻研我国一些地方的民歌、戏曲、曲艺,并师从诗词专家龙榆生学习古典诗词声韵与诗词格律,从而勇于实践地走出了一条以美声发声技巧与民族传统唱法相结合的新路,在个人歌唱上形成了既有师承,又有创新的独特风格。1957年在莫斯科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声乐比赛中,以演唱榆林小曲《五哥放羊》、《走西口》和陕北民歌《兰花花》而荣获金质奖章。
6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收集、整理、改编、演唱了数以百计的我国民族声乐作品;曾为中国唱片公司、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以及香港的百利、全音、雨果等音响公司录制了众多盘式唱片、盒带及CD;拍摄了《傲霜花》和《心声情韵》民歌精选DVD.著有《鞠秀芳民歌曲集》、《鞠秀芳民歌记事》等。培养了许多声乐人才,为我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创立作出了贡献。
喜迎“上海之春”共享美好春天
本报讯 在全国努力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大好形势下,第3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今年迎来“而立”之年,本届“上海之春”的主题是“共享美好春天”,定于4月28日至5月18日举办。期间将上演52台音舞节目,其中除开、闭幕式外,尚有新人新作展示15台,名家名团演出12台,国外精品演出15台,舞蹈类节目8台。共有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捷克、波兰、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罗马尼亚等10多个国家的乐队和音乐家登台献演。同时将举办西班牙古典吉他、全球华人微博钢琴和全国校园歌曲创作演唱三项比赛;另有管乐艺术节、迷你音乐节和合唱艺术周三项“节中节”活动。
“上海之春”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推介新人新作和促进群众性音乐活动开展的传统,现已成功培育“海上新梦”、“管乐艺术节”、“未来音乐家”、“春天的律动”等多个项目;《红旗颂》、《梁祝》等一大批经典和优秀作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朱践耳、吕其明、俞丽拿、何占豪、陈钢、郑石生、闵惠芬等众多的饮誉中外的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在“上海之春”舞台大放异彩。
本届“上海之春”开幕式于4月28日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由余隆指挥上海交响乐团演奏,邀请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获奖的廖昌永、黄英、沈洋、孙颖迪、黄蒙拉、于冠群等独唱和独奏。所演的有黄自的《思乡》、朱践耳的《节日序曲》、陆在易的《祖国,慈祥的母亲》、关峡的《祖国,我为你干杯》等作曲的中国作品;有欧洲经典作曲家器乐作品和歌剧选段等声乐作品。整场演出充分体现中国音乐的优秀传统和国际性的音乐视野,兼具艺术性与可听性。5月18日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办“上海之春”闭幕式,邀请闻名于世的“布拉格之春”的驻节乐团--布拉格交响乐团担纲,将演出上海作曲家的新作和欧洲传统乐曲;上海年轻的演奏家和歌唱家将与此团合演协奏曲及民族歌曲,为参加2014年的“布拉格之春”进行一次预演。
上海的专业音乐、舞蹈院团将纷纷在“上海之春”亮相。专场演出节目精彩:上海音乐学院将推出10多台丰富多彩的音乐会和音乐剧;上海音乐家协会近几年打造的“海上新梦”已成品牌,在本届“上海之春”将再演经委约和征集的多首原创新作。来自欧美的罗马尼亚国家广播交响乐团、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雷拉斯、法国巴黎歌剧院打击乐三重奏、美国克莱维诺三重奏音乐会等都值得人们期待。从去年第29届“上海之春”重设舞蹈板块后,推动了上海舞蹈节目的创作和演出,在本届“上海之春”中将有中外表演团体和舞蹈家献演8台舞蹈节目:有上海少儿音舞精品展演;上海专业舞蹈团体的名作表演;北京舞蹈新锐和美国帕森斯舞蹈团的专场等。
本届“上海之春”继续加大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力度,首次邀请全国九大音乐院校在节中举办“群英荟萃”专场,由各大院校的优秀学生一展出众的才艺。全国校园歌曲创作演唱大赛将有国内八大赛区选拔出来的优胜者来沪演唱。为了展现和传承我国民族音乐的风采,特邀了云南小水井苗族合唱团在节中表演。田丰的作品纪念音乐会,将引起人们对这位著名作曲家的深深缅怀和敬意。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上海之春”的优秀传统,努力宣传和推动新人新作的涌现,增强同外省市和海外交流,扩大“上海之春”的影响,提升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形象,本届“上海之春”将利用平面和立体的媒体、网络等渠道,加大对各类节目的创作和表演进行评论,以期在点评和理论的高度,进一步指导办好“上海之春”,指导音乐舞蹈的创作和表演。
祝第30届“上海之春”的举办圆满成功!
(益延)
上海音协举行新春联欢会
本报讯 2月20日下午,上海音乐家协会假座上海戏剧学院剧场,举行了2013年新春联欢会,场内座无虚席,欢声笑语不绝,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宋妍、副书记王依群,市音协名誉顾问、音协领导、音乐界著名人士及一千余名音协会员齐聚一堂,共迎新春。会上音协秘书长郭强辉代表音协主席陆在易和音协第八届常务理事会致了热情的贺辞(全文另发)。新老音协会员愉快交谈,相互勉励,同道珍重。专业和业余的文艺工作者表演了独唱、舞蹈、魔术、杂技等精彩节目,场内不断响起赞赏的掌声。音协一年一度的新春联欢会,增强了音协的亲和力、凝聚力,深受会员们的期待和欢迎。 (田 衣)
在2013年新春联欢会上的贺辞
上海音协秘书长 郭强辉
尊敬的宋书记、王书记、嘉宾们、朋友们、各位上海音协的会员们:
大家下午好!带着辛勤的汗水和收获的喜悦我们辞去了旧年,怀着美丽的憧憬和美好的期盼我们携手步入新岁。今天是正月初十一,在此佳节团聚之际,请允许我代表陆在易主席、代表音协第八届常务理事会,向大家拜个晚年,衷心祝愿大家在蛇年里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回首2012年,上海音乐家协会在市文联和音协主席团的带领下,在广大会员和全体驻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体来说:协会的基础工作扎实有效;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亮点突出;专业艺术活动异彩纷呈;音乐惠民活动广受好评;交流研讨活动硕果累累;我们的会员在各类比赛及评奖中也屡获殊荣! 在此,我谨向在座的各位专家老师们表示由衷的感谢,正是你们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才使协会的各项工作稳步开展,才使上海音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关键一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也将喜迎第三十届庆典。上海音协将进一步团结和发动广大会员,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围绕上海文化建设大局,多出音乐精品、多出音乐人才,以勇于拼搏、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上海的文化大都市建设中再创佳绩!
最后,再次祝愿大家新春快乐!谢谢大家!
《燕子之歌》彰显声乐耆宿的风采
本报讯 由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歌剧院院长魏松策划、上海歌剧院制作的大型原创歌剧《燕子之歌》于3月16、17日在上海文化广场公演,引起了沪上专业人士及爱乐者的热烈关注和赞赏。
这部以著名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为原型,选取这位名扬中外的声乐耆宿艺术人生的几个片段而创演的歌剧,既有真实的场景再现,又有开拓创新的剧情铺陈。以四幕和序幕及尾声的构思,多侧面、多方位地表现了她在法国学习声乐、在国内培养学生、在与亲人相聚相融、在逆境中顽强坚守的高尚精神面貌,抒发了她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热爱家人和热爱学生的丰富感情,凸现了她为我国声乐教育事业所作的杰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塑造了她作为声乐大家、师德模范的高大形象。
该剧由方红林导演,她在指导剧中人物的表演、场景的调度、历史和现实气氛的把握、人物造型的设计、推动剧情的发展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而且颇有成效。编剧韩适和受邀创作歌词的甘世佳能抓住剧中不同人物的经历和性格特点,以及所处不同时代和环境,来结构剧本和撰写唱词,使全剧脉络清楚,情节发展顺畅,具有隽永的抒情性,符合人物的思想风貌。剧中的舞台布景精简而具有想象和变化的效果,两块孤形的顶天立地的房屋景片,随着情节的需要而转动,时而是学校、客厅,时而是巴黎街头、美国住宅……大大拓展了表演空间,鲜明体现了时代和地域的特征。
周先生对担任此剧作曲的著名作曲家奚其明说:“你的音乐写得相当感性和亲切,有不少地方让我很激动啊。”奚其明创作此部歌剧的音乐,紧紧抓住全剧抒情性和诗意的特点,所写音乐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旋律优美动听。为塑造周小燕的音乐形象,他运用和变化了《长城谣》的旋律并贯穿全剧。在序幕中他特别安排的杜聪的排箫演奏,也别具一格,在后来展开的情节中,又几次出现,加强和烘托了剧中主角的感情呈现。周小燕和张骏祥在家里的二重唱,她和女儿在美国的二重唱、她和同学们交流的重唱,音乐都写得感情饱满、谐和协调,有着动人的艺术魅力。周先生是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奚其明据此为剧中年轻时周先生几段唱,写的正是花腔技巧的唱段,富有人物特点。他在剧中还巧妙地化用了一些经典歌剧咏叹调的音乐,用以表现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刻划。
歌剧尾声中,学生们手捧鲜花,簇拥在周老师身边,唱起“咪咪妈妈”的练声曲,响彻全场,颇有创意,鲜明地表现了周老师作为著名音乐教育家的身份,音乐形象渲染得十分准确生动,而且也使学生们热爱和尊敬老师的浓厚感情得到了升华。这种音乐处理,足见作曲家的独运匠心。
《燕子之歌》今秋将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演出,届时这部歌剧定会以新的面貌出现在舞台上。 (钦遂万)
市音协新春慰问老音乐家
本报讯 近日,市音协在分管领导、市文联党组副书记王依群的带领下,先后登门看望了马革顺、钱仁康、曹鹏、陆春龄、何占豪、周碧珍等多位前辈音乐家和部分原驻会老同志,向他们送上了新春的祝福。老音乐家们对文联和音协的关心深表感谢,并认为,多年来,文联和音协充分发挥了联络、协调、服务的功能,做了大量工作。他们还对文联、音协的一些工作提了意见和建议。 (殷习)
获奖喜讯
本报讯 近期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市新闻出版局、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公布的“2012年度上海文艺创作和文艺家荣誉榜”中,上海广播电视台组织创作的歌曲《致世博》获创作精品奖;上海民族乐团的民族交响音乐会《锦绣中华》和上海炫动传播股份有限公司的少儿组唱《分离快乐》荣创作优品奖;上海广播合唱团的少儿合唱《蔬菜进行曲》、“2012全国儿童歌曲大奖赛”上海市和全国选拔赛、朱世瑞的民乐室内乐套曲《水想II》、杨燕迪的文艺评论《音乐批评相关学理的我见》、上海广播电台和中国音乐家协会等单位策划的电视音乐节目《魅力中国·宋祖英世博演唱会》、上海文广传媒集团等单位策划的电视音乐节目《黄河大合唱诞生70周年大型歌会》获优秀单项成果奖;上海民族乐团的王甫建、王音睿、荣辰初获优秀文艺工作者奖。 (段 迅)
上海音协征集新创作
本报讯 2月1日,上海音协举行了中小型中、西管弦乐及艺术歌曲新作品征集评选,音协创作委员会的成员对征集作品进行了审听。
自去年9月以来,征集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共收到25部管弦乐和27首艺术歌曲的新作投稿。它们分别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湖北、福建、四川、陕西、内蒙古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远在美国的海外华人也有新作应征。
本次选出的优秀成果--新作将在第3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海上新梦VII新作品音乐会》上演出。 (应 锡)
青年歌手上海区选拔赛落幕
本报讯 第十五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海地区选拔赛的初赛和决赛分别于3月9日和10日在上海音乐学院小音乐厅和报告厅举行。比赛评委会主任、中国音协副主席、上海音协副主席、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廖昌永教授宣读了获奖名单:上海歌剧院的韩蓬、上海音乐学院的金瑶和上海轻音乐团的丁一凡分获美声组、民族组和流行组的一等奖。市文联党组副书记王依群、市文联党组书记宋妍、市音协主席陆在易等为获奖选手颁发了奖状。
此次选拔赛按惯例仍由市广播电视台主办,市音协和艺术人文频道等单位联合承办。作为群众基础广泛的此品牌赛事,吸引了许多青年音乐爱好者的广泛参与。报名选手中不仅有职业歌手、专业院校师生,也有各行各业的爱乐者;不少外省市的优秀选手都选择在上海参加选拔赛。参赛人数达195人(组),内有45人进入决赛。比赛组委会将从获奖选手中选出9人(组)代表上海赴京参赛。 (殷 习)
潘寅林举办公益演出
本报讯 2月3日在贺绿汀音乐厅,上海音协、上海老年基金会、上海交响乐团、上海音乐学院共同主办了著名小提琴家潘寅林公益迎春音乐会。
潘寅林曾和著名作曲家陈钢、阿克俭等一起,创作、留存了一批优秀的小提琴曲,赢得了几代听众的由衷赞誉。同时,他和夫人、钢琴家雷敬蓉也非常热心公益事业,经常在繁忙的专业演出之余,深入社区义务巡演。当晚,潘寅林与夫人琴弦唱和,演奏了《千年的铁树开了花》、《金色的炉台》、《苗岭的早晨》和《阳光照耀塔什库尔干》等多首经典曲目。优美的音符充溢了全场。
此场公益迎春音乐会是主办方献给老年朋友的一份精神关怀,演出全部收入已捐给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应 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