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讯-年份
上海音讯期刊

第1期-第2版

2013/4/8 11:31:58

   城交春节在美慈善演出

  陈  皎

  今年春节,上海城市交响乐团在著名指挥家曹鹏的率领下,应邀飞赴美国参加仁爱基金会的慈善演出,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
  城交赴美后,先在我国驻纽约总领事馆举办了一场迎春晚会。2月10日正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大年初一,当晚的纽约大雪纷飞,寒冷刺骨。但纽约总领事馆内却是春意盎然、暖意融融,大红的中国结与五光十色的彩灯交相辉映,领馆人员们在门口笑容满面地欢迎城交团员和众多海外侨胞前来作客,彼此握手或拱手互祝春节快乐和蛇年吉祥。
  经领馆文化参赞孔晶女士的精心安排,城交机会难得地进纽约总领事馆演出,大家感到非常兴奋、非常荣幸。领馆的董副总领事代表全体领馆人员致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说在万里之外的美国,能看到来自祖国的音乐家们感到很亲切、很愉快。城交团员们听后心里顿时觉得格外地温暖。随后著名小提琴家夏小曹带领团员们演奏了中外名曲,钢琴才女解静娴独奏了琴曲《浏阳河》,富有乡情的精彩演奏,引起场内阵阵掌声。参加城交演出的还有上海市青少年科技中心学生交响乐团的小乐手,他们与城交团员们一起演奏了乐曲《新春乐》,越发增添了场内欢度春节的喜庆气氛。在晚会气氛的感染下,美籍华人石新平先生情不自禁地登台,在城交的伴奏下带领全场合唱爱国歌曲《我的中国心》,领馆人员和侨胞们热烈鼓掌,纵情高歌,将全场情绪推向了高潮。晚会上城交的演出深受在场听众的赞赏,演出结束,领馆人员和侨胞们纷纷上台与演员合影留念。
  纽约总领事馆的孙国祥总领事是“阿拉上海人”,于是城交团员们就像在家里一样,与他用上海话无拘无束、流畅自如地交谈起来。显然,孙总领事见到从家乡来的城交团员,也心情特别舒畅。他在迎新晚宴上高兴地说:“你们虽然是业余的乐团,但今晚这是一场高质量的演出。这次演出在大年初一,你们也是第一次在国外的领馆里演出吧?”他幽默地说,城交团员首次在国外这么长时间,从春节前的龙年末几天出发来美国,在纽约迎接蛇年到来,好像你们从去年到今年,在国外经过了一年时间。接着他又说:“你们这次创造了纽约总领事馆的多个第一:领事馆第一次高规格地接待一个艺术团体,以往这个旋转宴会厅只接待国家领导人;领事馆第一次在大年初一接待艺术团;领事馆人员第一次在春节新年享受到祖国亲人带来的音乐艺术。”他最后对当晚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非常感谢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给我们带来的丰富多彩的演出,使我们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到交响乐的魅力。”他还以乡音--上海话高声地说:“领馆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希望大家过得开心!”
  仁爱基金会的慈善演出安排在洛杉矶。城交团员们2月16日,从白雪皑皑的纽约飞到了阳光明媚的洛城。当晚城交即举行了这场慈善演出,吸引了许多华人和外国朋友。曹鹏先生对义演曲目作了周到的准备。在他的指挥下,夏小曹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闻名于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解静娴以灵活多姿的触键,弹奏了《时光倒流》等佳作。她们得心应手的演奏激起场内一次又一次的鼓掌声和喝采声。曹鹏先生指挥的城交还与洛城的华人艺术家协会合唱团联袂演出了《黄河大合唱》的选段《黄河船夫曲》、《黄水谣》、《保卫黄河》等经典曲目。尤其是当《保卫黄河》那气势磅礴的旋律响起时,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如南太平洋的波涛,强烈地震撼着场内的人们。
  这是一个充满仁爱和温暖的夜晚,城交用具有感染力的表演,向场听众们传递了友爱、和谐、美好,展示了生命的可贵、尊严、热情。慈善是这场演出的主题,主办方是美国仁爱基金会。城交的演出不拿任何酬劳,所有演出收入均由仁爱基金会捐给美国的贫苦老人和孤儿。当近两个小时的演出在欢呼声中结束时,全场听众同时起立,长时间鼓掌,还有不少听众拥上舞台,向演员们表达敬佩和感谢之意。
  洛城市长听了音乐会后,满怀感激之情地说:“上海城市交响乐团致力于慈善公益的举动,使我们当地社区与华人的联系更加紧密,并对促进洛杉矶多元化文化的发展和慈善事业起了积极作用。”为表彰城交对仁爱基金会所作的贡献,洛城市长向曹鹏先生、夏小曹女士及城交颁发了“WALNUT市荣誉奖状”、“加州政府荣誉奖状”和“美国众议院荣誉状”.对城交赴美举办慈善演出,美国中文版的侨报、世界时报、台湾时报和我国在美发行的英文版的中国日报等报刊都作了详细报道。
 
 
  词作家们欢聚一堂迎新春
 
  本报讯  日前,上海音协音乐文学专业委员会、《上海歌词》编辑部假座闵行区群众艺术馆举行了“2013新春联欢会”.副会长陈念祖主持。会长汤昭智作了“2012年上海音乐文学学会年度工作总结”.《上海歌词》执行主编张海宁回顾了历年来的办刊情况。复旦大学分会和奉贤区分会负责人钱武杰、蒋帅汇报了各自团队的创作活动和成果。词作家代表王森、姜忠民、甘世佳、徐倩等各谈了创作体会。年届80的王森激动讲述了不久前上海音协和市工人文化宫为他主办《听话要听党的话--王森歌词作品研讨会》所带来的感动与振奋。姜忠明身居闵行区局级文化管理要职,依然热衷于歌词创作。他表示再勤奋笔耕,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因世博主题歌《致世博》而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甘世佳,是优秀青年词作家,说要在音乐文学创作中有新的建树。徐倩是上海大学艺术中心的青年女教师,她将音乐文学的理论研究付诸于教学课程的发言,赢得了与会者们的热烈掌声。学会第一任会长王晨湖也应邀到会并讲话,他勉励后来者能在创作上更上一层楼。《上海歌词》主编苏明希望在座的词作家创作出更多的歌词佳作,也为闵行区群众合唱队创作出新的原创作品。上海音协秘书长郭强辉热诚希望上海的词作家能与作曲家建立更好的合作机制,使词曲联手,相得益彰。与会的尚有不少加入学会的新会员及闵行诗社的部分成员。会上汤昭智表示将在闵行和奉贤开设歌词创作培训讲座,还将邀请副会长陈念祖、薛锡祥、张海宁等为学写歌词的爱好者们授课。
  联欢会上,原南京前线歌舞团竹笛演奏家张新根、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师钱武杰、词作家薛锡祥和刘希涛、网络歌曲填词高手胡金海、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杨赛、奉贤分会负责人蒋帅等分别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寓 言)
 
 
  管乐壮美贺新年
 
  本报讯  每逢元旦在贺绿汀音乐厅,上海音协管乐专业委员会都要举办一场上海管乐新年音乐会,今年已是第11届,由市工人文化宫茉莉花艺术团交响管乐团担纲专场演出。
  市宫管乐团是一支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已有60多年历史的优秀管乐团,去年9月重组后,更加突出了演奏的“交响化”和曲目的“多样化”.乐团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其中有董事长、总经理、教授、医生、博士、硕士、大学生、海归和外籍人士及具有相当专业水平的管乐吹奏者。大家在迎新之时,欢聚一堂,充分享受音乐。
  音乐会在《金蛇狂舞》的乐曲声中开幕,由交响管乐的形式来演绎这首经典乐曲,别具风味,营造了蛇年的欢快气氛,更体现了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生机勃勃、昻首奋进的伟岸形象。
  乐团演的肖斯塔柯维奇的《节日序曲》是一首极其难的乐曲,尤其是木管乐器大段的快速“接龙”的乐句,特别考验演奏者的能力。作为非职业的乐团能顺利地演完此曲的确值得称赞。
  乐团还演奏了比才的《卡门组曲》、巴西作曲家泽昆合·阿布鲁的《Tico-Tico》,以及《西部人序曲》、《龙舌兰》、《整夜狂舞》等名曲。70名管乐演奏员在吴一波、周励和吴坚的指挥下充满激情的演奏,得到了观众们的雷鸣般掌声。经热情观众的再三邀请,乐团加演了《长号之家》,正是盛年的李宗麟携日本女孩神山爱及年届70的沈秉福、丁国富两位老演奏员,将这首长号曲吹奏得酣畅淋漓。整场音乐会使人感受最深的是:与有些专业乐团的“要我吹”不同的是,这支乐团的态度是“我要吹”,表现了对管乐艺术的热爱。
  上海音协秘书长郭强辉出席了音乐会,并向市宫交响乐团颁发了纪念奖杯。中国管乐学会副主席、上海管乐专业委员会会长孙铭红教授、市宫主任段芬芳、上海知音琴行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成俊光临音乐会,各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郭强辉秘书长还向段芬芳主任建议把这台音乐会送到各区县文化馆巡演,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段芬芳主任欣然接受此建议。
  当日管乐专业委员会召开了会长会议,孙铭红会长对学会过去一年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对2013年的三大工作,即:换届、交响管乐团队的比赛和考级研讨会说了设想。      (赵 坚)
 
 
  新年合唱音乐会再度唱响
 
  本报讯  1月2日晚在贺绿汀音乐厅,上海音协合唱专业委员会今年主办的第8届新年合唱音乐会成功举行。音乐会基本反映了上海群众合唱的实际水平,深受合唱爱好者的欢迎。当晚上场的十二支合唱团均为在市一级以上的合唱比赛中获得金奖的队伍,且合唱团队老中青少搭配,合唱曲目古今中外具有,节目精彩粉呈,场内座无虚席。参加第三届无伴奏合唱比赛的团队及本场音乐会的参演团队与合唱爱好者观听了这场两小时的音乐会。    (何 昌)
 
 
  乐  讯
 
  ▲ 由上海音协副主席余震作序(1)、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周建义作序(2)、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和上海市浦南文化馆等单位编辑的《海上乐人》一书,近期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上海作曲家金月苓、珊卡、朱加农、黄耀国、顾彤和胡济良创作的108首优秀作品。其中《我爱北京天安门》、《五十六根琴弦连北京》、《我是梅园一株梅》、《梦中的卓玛》、《吹吧,和平的风》、《信念》等歌曲为人知晓,广为流传。定价48元。邮购:201199上海莘庄疏影路789弄84号102室,王英华。邮购55元(含包装和邮费),款到发书。
  ▲ 在《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三批优秀少儿歌曲推广演唱活动的通知》中,在推荐的30首作品里,有上海音乐家创作的《雪花、雪花》(胡天麟词珊卡曲)、《快乐时光》(汤昭智词)、《新同桌》(刘秉刚词)。
  ▲ 全国少儿歌曲小歌手电视大赛组委会从近千首应征作品中,经评委会初评和优秀声乐指导教师及小歌手们的视唱选择,最终有五十首歌曲被大赛摄制组拍摄成少儿歌曲MV,并分期分批在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少儿音乐舞蹈MV频道播出。《五十首大赛必唱曲目》已由齐鲁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有珊卡作曲的《我的童谣》(刘志毅词)、《没有你哪有我》(费夏荣词)、《西藏行》(水永根词)和《红土地上的井冈山》(梁和平词)四首,有侯小声作曲的《星星像天使一样》(汤昭智词)、《童心童声》(胡天麟词)两首。2013年全国少儿歌曲电视大赛将于8月在山东济南举行。                                      (郭 遥)
 
 
  “那山那水那人”歌曲大赛启动
 
  本报讯 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共娄底市委和市政府联合举办的“那山那水那人--美丽娄底”全国原创歌曲大赛即日起启动。参赛作品仅限于2012年1月1日以来创作未获全国性大奖、出版、发表及公演过的独唱、重唱、组合演唱、合唱等形式的原创作品。每位词曲作者参赛作品限于2首,歌曲须有录音小样,每首作品不得超过5分钟。参赛作品须交A4纸打印歌谱1式8份,其中1份署名,7分隐去姓名。歌谱以简谱提供。还须附词曲作者简历及地址、电话、邮箱。以大赛组委会和听众相结合的方法,产生特等奖,金、银、铜、优秀奖。特等奖1首,奖金10万元;金奖1首,奖金5万元;银奖2首,奖金各3万元;铜奖3首,奖金各2万元;优秀奖9首,获奖歌曲均发奖金、奖杯、证书。
  参赛作品报送至今年7月30日止;可寄中共娄底市委宣传部原创歌曲征集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曾姝,邮编417000;电话:0738-8218266,网邮:ldswyk@163.com 
 
 
  欢声萦绕百乐门
 
  本报讯  新春伊始,百乐门大酒店七楼餐厅内,百余名新旅艺术团成员与特邀来宾兴高采烈地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年会,既对过去一年工作回顾总结,也是发挥才艺送旧迎新。场内欢声笑语一片,充满了亲和力、凝聚力。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文教分会新老会长刘天同、张其俊、张远文、陈伟与常务副秘书长岳延安、前辈老领导李进、上音作曲家王久芳教授和企业家张宇、王福金等光临,大家互道问候,不胜欣喜。
  陈伟团长的总结言简意赅,特别说到我们的队伍中体现志愿者精神的好人好事表述不尽。男声部的集体朗诵,主题为献给劳苦功高的张远文导演,发自肺腑感情真挚,等于艺术形象化的一份表扬信。随后团员们争相上台表演拿手节目,展示了能歌善舞的娴熟技艺。男声的集体朗诵,赞扬了劳苦功高的会长张远文导演。舞蹈教练陈跃萍指导的不少舞蹈团员,竟然又带来各自小天使般的女儿上台表演,稚气可爱,动作规范,足见艺术基因自然延续和良好的家庭熏陶。笔者应邀以一曲京剧《龙风呈祥》奉献后,又与李进老师、主持人吴静雯合作清唱了《沙家浜·智斗》。如今背靠上海歌剧院的新旅艺术团,仍坚持基本功训练,以专业水准严格要求,在场一些人士戏言堪称“上海第二歌剧院”.              (王树滨)
 
 
  爱乐合唱团在春天放歌
 
  本报讯  3月31日上午10时30分在上海音乐厅,上海爱乐合唱团和上海爱乐少儿合唱团将举办一场名为“春天的歌”的星期广播音乐会,以优美昂扬的歌声迎接大自然的春天和祖国的春天长驻人间。
  这场音乐会是上海爱乐合唱团力图用近现代的曲目,呈现中国合唱歌曲发展历史而举办的。既有早期的李叔同、赵元任、黄自、韦瀚章、徐志摩等人的中国诗词谱成的合唱曲,又有黎锦光、王洛宾、杜鸣心、朱良镇、杨鸿年、罗大佑等创作和改编的上海经典老歌、新疆民歌、港台流行的金曲和少儿歌曲,最后的欧美合唱名曲压台。
  成立于23年前的上海爱乐合唱团,是本市非职业合唱团代表之一,陈金章任团长,著名作曲家和指挥萧白任艺术指导,叶韵敏任艺术总监兼指挥。此团始终以“追求职业合唱水平,打造一流合唱团体,融入世界合唱文化”为目标,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名家的指导,特别在萧白和杨鸿年教授的指导下,演唱水平不断提高,已在市内外及海外举办过数百场音乐会。叶韵敏同时任上海爱乐少儿合唱团艺术总监,此团以“让美妙的音乐充实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们在快乐歌声的熏陶下健康成长”为宗旨,力求把此团打造成“高水准的少儿合唱团”.
  这场“星广会”由萧白、叶韵敏指挥,陈丽丽、陆焕漪、卢铭德领唱。            (吴 孙)
  
 
上音乐见功夫
 
  本报讯  2月3日在上海音乐厅,上海口琴会联袂台北黄石口琴乐团举办了“小身体大能量”的星期广播音乐会。这场被称为“刷新你记忆中的口琴音乐”的专场,显示了沪台两地的口琴爱好者坚守口琴艺术阵地、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可贵精神。
  琴演奏向来是上海乃至全国的群众基础广泛的音乐活动。上世纪上海曾有过口琴艺术的辉煌时期,陈剑晨、石人望诸多口琴演奏家建立了多支口琴演奏队伍,培养了不少音乐人才,活跃了人们的音乐生活,向社会普及了音乐知识。口琴体积小,携带方便,深受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口琴演奏家们还不断创作和改编演奏曲目,拓展口琴演奏的新形式、新技巧,使这件“舶来品”的西洋民间乐器在我国的文化土地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由于我国文化事业深入发展,人们音乐欣赏水平的日益提高,音乐鉴赏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丰富,并随着昔日口琴演奏家年事已高,或相继谢世,多年来上海的口琴活动和演奏日渐式微,无论是演出队伍,还是演出市场,都频见萎缩。然而总有一批为口琴艺术奋斗和发展的奉献者,兢兢业业地在社会、在学校演奏和指导,致力于口琴艺术在上海的发扬光大。
  这场“小身体大能量”的“星广会”,不仅体现了口琴艺术的本质,而且体现了沪台两地的口琴演奏者努力奋斗的丰硕成果。两地演奏的形式多样,有口琴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和乐队合奏;演出的曲目丰富多彩,既有《春节序曲》、《陕北组曲》等中国乐曲,又有音乐剧《妈妈咪呀》和歌剧《茶花女》的选曲;既有美国乡村歌曲《故乡的路》,又有爵士版的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所演曲目近20首之多,由陈剑晨、卢鸣麟、孙清源等编曲,黄关从和陈宜男指挥。
  本期“星广会”,组办了一次久违了的口琴演奏专场,颇有导向意义,不仅振奋了矢志从事口琴艺术人们的精神,而且对上海口琴艺术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金 达)
  
 
讣告两则
 
  本报讯  著名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音乐翻译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钱仁康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3月15日凌晨3时45分逝世,享年99岁。
  钱仁康教授曾任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学科编辑委员会委员、全国中等师范音乐教材审定委员、上海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教授、音乐学系主任、音乐研究所所长、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导师,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文化部“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萧友梅音乐教育建设奖”等荣誉称号及第四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文化部第二届文化艺术科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等奖项。钱仁康教授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逝世是中国音乐界的重大损失。
  又讯  曾长期担任上海交响乐团大提琴声部首席并于上海音乐学院任教的大提琴演奏家、教育家陈鼎臣先生因病于2月28日在旧金山去世,享年88岁。
  陈鼎臣先生生于1925年5月,福建漳州市人。1943-46年就读于福建音乐专科学校,主修大提琴,师从德籍大提琴家曼契克。之后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先后师从瑞典大提琴家杜克逊、德国大提琴家约阿希姆。1949年毕业后,任上海交响乐团演奏员,一年后即任该团大提琴声部首席,同时在上海音乐学院兼课。他曾多次与司徒华城、窦立勋、顾圣婴等人合作,举行重奏或独奏音乐会。1979年开始,他担任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大提琴教研组组长、副教授。1981年当选为全国大提琴学会副主席。作有《关于巴赫的六首大提琴组曲》,并主讲《德彪西大提琴奏鸣曲的演奏》、《理查·斯特劳斯的<堂·吉诃德>》等专题讲座。1986年移居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