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音溢彩耀浦江
--记2012上海国际钢琴大师艺术周
唐 哲
在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外国专家局的大力支持下,由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大剧院、上海艺术人文频道主办,上海音协钢琴专业委员会承办,施坦威钢琴(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中学等单位共同协办的“2012上海国际钢琴大师艺术周”于7月15日至21日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本着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弘扬高雅艺术、引进世界顶尖艺术家资源的目的,推动中国与国际乐坛的交流互动,进一步树立具有上海特色的高端文化品牌,为上海引智纳才及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以此推动中国钢琴事业的平衡发展,积累和培养中国优秀音乐人才。
7月15日晚,艺术周开幕式音乐会在上海大剧院精彩奏响。演出前,主办方举行了简短但特别的开琴仪式。由笔者致开幕辞后,施坦威乐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CEO迈克尔·斯威尼(Michael T.Sweeney),及施坦威欧洲公司总经理、施坦威亚太区总裁维尔纳·胡斯曼(Werner Husmann)受邀上台,将开启施坦威三角钢琴D-274的钥匙交与笔者,象征着中国首次施坦威国际艺术节的启动。接着,上海音协主席陆在易向来自施坦威的斯威尼和胡斯曼颁发了感谢信及证书,并宣布活动开幕,台下顿时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随后,三位国际顶尖钢琴艺术家与青年指挥家张亮指挥的上海爱乐乐团合作,为观众呈现了一场“d小调”听觉盛宴。
首次登场的是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历史上首位女性冠军得主索菲亚·古利亚克(Sofya Gulyak),她献上的是夺冠曲目--勃拉姆斯的《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深厚大气、清晰朗润的琴音飘扬在全场,向观众不断传递着音乐的灵魂与精神。
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三项大奖获得者白瑞·施奈德(Barry Snyder)携手其弟子、青年钢琴家江夏带来了普朗克的《d小调双钢琴协奏曲》。两位演奏者在两架钢琴上亲密对话,充分展现了双钢琴协奏曲的美感和魅力。
霍洛维茨大师的最后一位嫡传弟子埃杜瓦杜斯·哈灵(Eduardus Halim)压轴登场。一曲拉赫玛尼诺夫的《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完美展现了他的音乐灵性和气场,那双在黑白键上自由舞动的双手深深震撼了观众。曲终时观众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纷纷起立鼓掌喝彩,哈灵多次返场谢幕,并以加演一曲表示对观众热情的感谢。
本次艺术周囊括了大师音乐会系列、大小型公开课、专家讲座、“琴动浦江·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比赛”等项目,有幸邀请到古利亚克、哈灵、施奈德、鲍蕙荞等20多位国内顶尖艺术家。他们为学员办公开课、专题讲座或以小课形式进行指导,或化身灯光下的华丽演奏家,接连数晚献上高水准的独奏会。
在开幕式登台的三位钢琴家又在艺术周期间,连着三晚轮番举办示范性的独奏会。古利亚克的演奏规范而热情,技巧娴熟,音色多变,音乐线条一气呵成,现场观众完全沉醉于她精致的乐音中。哈灵的演出令所有人震撼。他的演奏会历时两小时,没有中场休息,所演包括整套李斯特超技练习曲在内的高难度曲目,技艺要求之高,堪称罕见。施奈德除献上精彩的独奏会外,还为在场观众带来了今年5月刚刚录制的最新激光唱片,在音乐会后举行签售仪式。许多学员不等音乐会结束就急忙来到签售地点排队,生怕错过与大师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大师的音乐及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为提高艺术周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人的参与,本次艺术周还开展了“钢琴大师进社区”活动。期间,美国的施奈德到了上钢社区和南京西路社区与居民们交流互动。社区的小朋友们分别为大师演奏了贝多芬的奏鸣曲、肖邦的圆舞曲等经典曲目,年过七十的施奈德在充分赞扬和精彩点评之余,也亲自上阵为在场的所有群众带来了精彩的演奏。他的音乐一点一滴流淌进了群众的心间。
大师走进社区,不仅是与普通群众一起分享高雅音乐,更是将阳春白雪带入了更多平常人家。
本次艺术周学员采取全程寄宿,是国内艺术节中的创举,其举办地上海中学也成为了整个活动的一大亮点。上海中学始创于1865年,是江南四大名中之一。学校住宿条件非常优越,更有可口的三餐供应。使得学员们能轻松愉快地在一起参加艺术周的各项活动,能在一起相互交流。
本次艺术周闭幕式别出心裁地采用了传统加创新的形式,加入了节目表演、游戏等联欢环节,使得当晚的上海中学成了一片欢声笑语的海洋。
美国著名钢琴家、教育家道格拉斯·亨弗瑞斯(Dougla s Humphreys)作为专家代表致辞。他的话语幽默风趣,使现场气氛一开始就非常轻松随和。接着学员代表和教师代表分别上台讲话,畅叙连日来密集学术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艺术周各位专家的感谢。笔者作为本次活动的艺术总监最后在讲话中传达了对学员的未来建议、对中国钢琴事业良好发展的盼望,并对所有支持艺术周圆满举办者表示了谢意。当“琴动浦江·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比赛”颁奖时,获奖选手接连上台领奖,掌声四起,表示祝贺。表演时,学员们大展身手,向大师和在场观众展现了他们除钢琴以外不为人知的其他才艺。
今年的艺术周在各项制度和内容及形式上都进行了创新,得到了多家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网络等的关注和报道,还顺应时下潮流,注册了同名微博,进行相关活动的同步转播,丰富的文字和音像资料不仅记录了艺术周的全程,而且为关注艺术周的人提供了更迅速、更丰富、更直观的实况资料。
比起过去,今年的志愿者队伍更加壮大。有30余位来自各大中学的学生加入到艺术周后勤服务中,他们每天在烈日下奔波,从未有丝毫怨言。
活动虽结束,但艺术周创造的回忆却一直以无形的方式延续着。微博上最多见的评论莫过于“大有收获”和“明年再见”.怀着相同的爱乐之心,我们坚信上海国际钢琴大师艺术周在未来一定会越办越好!
(作者为著名旅美钢琴家、上海国际钢琴大师艺术周艺术总监、上海音协钢琴专业委员会主任、上音教授)
筝会廿载创佳绩
--上海音协古筝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活动纪实
顾 铮
7月7日-13日,由上海音协主办,上海音协古筝专业委员会、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承办,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出版社共同协办的上海音协古筝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庆典活动在沪举行。市文联党组副书记王依群、上海音协主席陆在易、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古筝学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中山、上海音协秘书长郭强辉等出席祝贺,整个系列活动高潮迭起,亮点突出,取得了圆满成功。
本次庆典系列活动包括五类八项内容。一、2012敦煌国乐古筝比赛;二、举办何占豪古筝作品赏析和王建民古筝作品赏析两场讲座;三、举办“敦煌杯”第100届(古筝)民族乐器制作比赛;四、举办敦煌国乐暨上海音协古筝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庆典晚会、2012敦煌国乐古筝比赛颁奖音乐会;五、举行《何占豪古筝独奏、重奏、合奏曲选集》和《何占豪古筝协奏曲选集》首发式。系列活动紧紧围绕古筝艺术,从演奏、教学、创作、制作、出版多个领域切入,全面而完整地展示了古筝艺术在民族音乐生态园中的发展历程,生动体现了上海古筝艺术近20年发展进程中在民族音乐与外来音乐、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之间互相融合与促进的最新成果。
从去年8月开始,筝会就多次讨论,认真筹划庆典系列活动的内容,会员们献计献策,积极参与。活动开始后,许多会员争做志愿者,不计报酬、随叫随到,有些会员甚至停掉自己手中的工作。更为感人的是,为使评委和选手尽快了解赛事情况,便于次日活动顺利进行,许多人连续通宵工作,累病了仍坚守在岗位。一位因劳累生病的工作人员,在打吊针时还不忘自己负责照顾的嘉宾,给嘉宾发短信,表示歉意和新的送行安排。正像孟波先生在贺词中深情写道:“团结就是力量!”筝会20年庆典活动的顺利进行,彰显了团队精神!是筝会同仁团结的结晶!
古筝艺术的发展不只限于演奏和教学,也离不开乐器制作。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王国振厂长得知筝会举办20年庆典活动后,不仅给予了大力支持,还参与了全程策划,并将“敦煌杯”第100届(古筝)民族乐器制作比赛纳入到此次活动,开创了庆典活动中有乐器制作比赛的先例。
音乐教育更离不开乐谱和教材的出版。在庆典活动中,上海音乐出版社费维耀社长主持了“古筝出版研讨会”,听取海内外专家对古筝出版物的意见和建议,收集多种古筝选题,给海内外专家提供了出版的平台,令专家们兴奋不己。他还将《何占豪古筝独奏、重奏、合奏曲选集》、《何占豪古筝协奏曲选集》新书首发式搬到了庆典活动现场,让更多习筝者及时了解古筝出版物的信息。
“2012敦煌国乐古筝比赛”是本次庆典活动的一大亮点。参赛人数1970人,规模空前。最小的选手4岁,最长的选手70岁,最远的选手来自加拿大。比赛的评委涵盖了全国九大音乐学院古筝领军人物及国内外知名演奏家约30余人。参加“2012敦煌国乐古筝比赛颁奖音乐会”者,不仅有获奖的选手,还有历届在全国古筝顶级赛事获奖者苏畅、任洲洋、宋心馨、刘乐四位优秀青年古筝演奏家。
“何占豪古筝作品赏析”和“王建民古筝作品赏析”讲座,邀请两位著名作曲家亲临现场,为习筝者解读创作意图,使大家认知了作品,加深了对作品艺术魅力的理解。
20周年的庆典晚会,是一场回顾上海古筝发展史和感恩答谢的大型晚会,也是整个庆典系列活动的高潮。所有参加演出的人员都曾在上海生活、学习或工作过,所以演奏的作品均为上海作曲家创作,这就打破了以往用音乐会形式,邀请国内外著名演奏家加盟的传统模式;整场演出首次采用LED投影仪及多媒体手法,背景时而是水墨书画,时而是山水景致,与演奏作品相得益彰。晚会开始,陆在易和王中山分别致以热情洋溢的贺词。继而刘乐演奏了王建民的《西域随想》;香港中乐团演奏家罗晶演奏了何占豪的《茉莉芬芳》;潘妙兴用钢丝筝、金星三用伽耶琴、哈斯用蒙古筝、金坚用日本筝、王蔚用21弦传统筝,同奏《渔舟唱晚》,体现“天下筝人是一家”.现场LED播放了王昌元上世纪七十年代录制的《战台风》后,主持人王勇现场采访了她,令观众为之动容。整场的串联大部分均由LED播放短片配画外音的形式,以直面的视觉影像讲述了“古筝的历史”、“上海音协筝会的发展”、“上海古筝的制作和出版”、“缅怀郭鹰、胡登跳、马圣龙前辈”、“孟波先生专访”、“祝福心语--世界各地专家的祝福”等内容。
晚会别出心裁和令人感动是,活动组织者首次为上海古筝事业默默奉献的前辈颁发了“杰出贡献奖”,在不忘前辈对上海古筝事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激励后人继续前行。当何宝泉老师坐着轮椅上台领奖时,台下掌声雷动。
古筝专业委员会在20个春秋里,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这是筝会历届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及所有会员共同努力的结果。筝会认为本次庆典活动,只是一个新的起点,立志在市文联、市音协的领导下,为创建明天辉煌的成绩再接再励,不断进取。
今夏小号考级后记
本报讯 2010年上海音协管乐专业委员会小号研究会成立,我们希望上海的小号演奏水平能在全国名列前茅,小号考级演奏水平每年进步。为此研究会在沪举办了首次业余小号“巴赫之夜”重奏演出。今年3月研究会又给500余名考生发了题为“你和我们共同努力--上海小号演奏水平会更好”的一封信,随信附有一级到十级的考级演奏细则,并成功举办了“2012年上海音乐家协会小号考级前免费辅导培训”,著名教授、考级丛书作者莅临指导授课,上音附中同学进行示范吹奏。近80名参加培训的学生上台演奏自己的考级曲目,欣喜地得到老师的指导和讲评。在近三小时的讲座中,家长们都用录音机、摄像机录下老师的指导,回去再给孩子反复观听。家长们和学生们纷纷表达了再举办这样讲座的愿望。
经过老师指导、学生努力、家长配合,今年小号考级顺利进行。音阶和琶音按规定节奏吹的学生多了起来;练习曲重视节奏规范,吹奏完整;吹奏乐曲时知道要按乐谱写明的表情记号和追求动听。考级多年来一直空缺的“优秀”演奏,在今年的十级考生中也出现了。这次考级出现的可喜变化,使我们增添了信心和自信。
为提高今后的小号演奏水平,我们想对老师和学生提几点建议:1、首先要掌握准确的吹奏方法,小号吹奏声音的好听与否是关键,要重视呼吸、吐音、气息的运用。2、音阶与琶音的节奏吹奏要规范和速度一致。3、练习中的升降记号、节奏、拍点一定要准确,八级的乐曲《音乐会练习曲》必须用双吐(要请小号老师尽早授课掌握)。4、在报名考级时,一定要听从老师安排,选择适合自己能较完整演奏的级别,千万不要一味的想跳级,这样极容易把吹奏方法搞坏,声音吹坏,产生严重后果。
小号研究会近两年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共同努力,严格掌握演奏方法,坚持规范的刻苦训练,扎扎实实地提高上海小号演奏的水平。 (陈嘉敏、吴弘毅、王学平)
一台献给“十八大”的音乐会
本报讯 9月1日晚,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主办的“喜迎十八大,颂歌献给党”--赵国平和他的同事们作品音乐会,在邮电俱乐部举行。一位工人作曲家能献出一台主旋律音乐作品,这在全市工会系统还是第一次。
赵国平是市宫音乐干部,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市音协合唱专业委员会理事。38年来,他热爱群文工作,深入企业基层,创作了150多首歌曲。作为市宫声乐指导、茉莉花艺术团常任指挥,他为提升文化宫的音乐业务和广大职工的文化普及,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他的《因为我是共产党员》,自1995年至今已在央视等电视台播出500多次,在职工中广为传播。他的有些作品曾得到文化部和市宣传部们的嘉奖。
主旋律歌曲难写,但赵国平恰恰做到了。这是因为第一,他选取歌词不仅注意思想内容,同时注重艺术表现。只有思想性与艺术性相得益彰的歌词作品,才能纳入他的创作视线。第二,他摒弃了主旋律歌曲“降格以求”的错误认识,而是作为艺术作品来创作,旋律力求优美委婉,易唱易学,雅俗共赏。这次演出的《太湖源寻梦》、《亲人你在哪里》等都是催人泪下的好作品。第三,他的作品经受得起社会和群众的检验。他常把作品拿到合唱队去试唱,演唱一年两年、五年十年,不断听取意见和进行修改,使之日臻完美。
音乐会的成功,除赵国平的作品取胜外,也因市总工会和市宫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田炜)
吕黄学生各获奖项
本报讯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吕黄近8年培养了不少优秀学生。从2004年至2012年,师从他的10位学生的作品已在17项国内外作曲比赛中斩获桂冠及获得荣誉。其中张晴的琵琶曲《黄鹤楼》获得台湾2005年第四届民族音乐创作比赛佳作奖和中日韩国际作曲 比赛二等奖;她的管弦乐《兰亭序》获西班牙2008年第二届玛捷斯塔利亚国际女作曲家作曲比赛唯一大奖。石昱的小提琴与中提琴二重奏《哈哈镜里的空间》获中日韩国际作曲比赛一等奖。刘健为琵琶、古筝和二胡而作的《旱天雷》获美国2008年第十六届“长风奖”国际中国民族器乐作曲比赛二等奖。严亦果的室内歌剧《镜子》获奥地利2008年国际歌剧作曲比赛大奖。张桢珍的弦乐四重奏《H2O》(水)获2009年加拿大第四届莫利纳瑞国际作曲比赛首奖;她的《The and of August》获2012年意大利第十八届“八月二号”博洛尼亚国际作曲大赛第二名。此外董晓娇、刘佳、于梦石 、朱一清、陆旻在吕黄的指导下,也分别在国内外作曲比赛中获得佳绩。 (曲 阳)
珊卡再获奖
本报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中国音乐家协会《歌曲》编辑部联合发起“民族之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歌征集评选日前在北京揭晓,上海作曲家珊卡作曲(张海作词)的《留住尊严》荣获三等奖。此次征歌共评出六首获奖作品,一等奖空缺。珊卡作曲(牟学农作词)的《最爱沂蒙山小调》在山东省第二届山东民歌演唱大赛中,获得作品一等奖。
珊卡、季涛作曲,李官明作词,王宏伟演唱的《长江妈妈》近日被收入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出版的《长江颂》光盘中。由珊卡作曲,张梓敏作词,阎维文演唱的《在乡谚中成长》最近也在网上热播。 (吴孙)
陈彦斌--上海小号界的骄傲
肖 浩
陈彦斌是去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的小号优秀生,3月在美国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第二十届全美小号比赛”中,凭借过人的音乐才华,与来自美国各地的小号高手同台竞技,最终在与38名选手的激烈比拼中,以自然、流畅而富有感染力的演奏赢得评委们的认可,夺得此次比赛的铜奖。成为在该赛事中荣获此奖项的第一位中国人。赛事评委评价道:“陈彦斌是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青年小号演奏者。”使陈彦斌为国家和民族增光添彩,为世界小号界带来了一份惊喜。
奋斗才能改变人生。2007年,陈彦斌以小号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音管弦系,幸运地成为中国著名小号演奏家、教育家、上音外籍教授陈嘉敏的学生。陈老师的辛勤培育使陈彦斌获益不浅。陈彦斌怀着对小号演奏的热爱和刻苦学习,表示决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平日清晨,从琴房里传出的洪亮号声一定是他吹响,年年获得奖学金 的也一定是他。多年的勤学苦练,使他成为具有超凡水准的乐手,并连续三年被录取为亚洲青年交响乐团的小号演奏员。
陈彦斌学吹小号较早,小学三年级起就接受上海歌剧院首席小号王学平老师的启蒙教育。天资聪颖的他不但读书用功,吹小号更是用心,他在2002年和2006年分别荣获“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小号比赛”少年组和青年组唯一的金奖,在“雅马哈中国小号比赛”中荣获上海赛区第一名、全国总决赛第二名。
幸运似乎永远伴着这个虽不起眼却才华出众的青年。2011年,陈彦斌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皮博迪音乐学院录取,获得全额奖学金,继续攻读音乐表演硕士学位,同时担任该校交响乐团首席小号,师从前加拿大五重奏首席小号Joe Burgstaller、美国巴尔的摩交响乐团副首小号Edmard Hoffman、以色列爱乐乐团首席小号Andrew Balio等著名教授。陈彦斌取得的种种成绩,证实了他的人生价值。我们期待并预祝他在小号演奏事业中 勇攀新的高峰。
东交举办乐季开幕演出
本报讯 2006年由钢琴家许忠创办的东方小交响乐团,经过6年的锤炼和提高,在该团任艺术顾问的著名指挥家黄晓同教授的指导下,而今无论是队伍规模,还是演奏水平,都有很多改观。
9月14日晚在东方艺术中心,该团首次以上海东方交响乐团的新命名和新队伍整齐亮相,举办了2012-2013年音乐季的开幕音乐会。这个名为《法西兰缪斯》的专场主要由许忠指挥演出了法国作曲家的作品。首先他指挥演出了杜卡的《小巫师》。杜卡是我国作曲家冼星海留学巴黎音乐学院师从的老师。《小巫师》是杜卡的代表作之一,此曲音乐形象鲜明,音响效果丰富。许忠调动乐队生动有趣地表现了小巫师刻意模仿师父施展魔法,遭遇的种种可笑尴尬的情景。随后现为柏林爱乐乐团首席竖琴的演奏家玛丽亚-彼厄蕾·朗格拉密特与东交的弦乐队合作演奏了德彪西的《宗教舞与世俗舞〉(为竖琴和弦乐而作),玛丽亚与弦乐队精彩的演奏,有水乳交融的艺术效果。接着她与许忠联袂演出的莫扎特的《降E大调双钢琴协奏曲》(为竖琴、古钢琴改编),更显精湛娴熟的技艺。许忠边弹钢琴边指挥,从容自如,与玛利亚的演奏相得益彰,尽显两位音乐家的风采。
下半场许忠指挥乐队献演了本市听众很少听到的圣桑的《c小调第三交响曲 “管风琴交响曲”》,特邀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管风琴家和古钢琴演奏家沈凡秀演奏管风琴。这部纪念李斯特的作品,气势宏大,尤其是加入管风琴更显其效果的壮美辉煌。许忠指挥此曲演出,把整场音乐会推向了高潮,使该团新乐季展示了一个响亮的开场。 (田 衣 )
中国共产党党员、上海音乐学院享局级离休干部、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金村田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9月13日12时29分,在上海华山医院逝世,享年93岁。9月21日上午已在龙华殡仪馆举行了金村田的遗体告别仪式。